第1147章 周卫华上门求援于伟正肯定东洪(1 / 6)

加入书签

晓阳一边拧着抹布,一边对我说:“明天晚上,和市政府秘书长方建勇一起吃饭,香梅书记也要参加!”

我正低头翻看一份东洪县工业项目进展简报,头也没抬:“嗯,知道了。

下午在市财政局开完预算协调会,散会时方秘书长已经跟我提过了。”

方建勇兼任市财政局长,是市里名副其实的“财神爷”

,实权派干部,他的饭局,分量自然不轻,我和晓阳,都知道方建勇也是东原年轻干部里极为有潜力的一位,也是有意加深感情的。

晓阳拿着抹布,仔细擦拭着客厅里那张旧书桌的边角。

这里是市委大院家属院分给晓阳的一套两室一厅,房子不大,陈设简单,胜在位置便利,离市委大院只隔着一条马路。

市委大院的住房向来紧张,能分到这套“中转房”

,还是因为晓阳作为市政府副秘书长,位置关键,普通干部已经无法再分到新的住房,所以市政府对机关后勤保障抓得紧了些。

但这房子是“岗位房”

,明确了“人走房退”

“市委也要搞集资房了,”

晓阳直起腰,甩了甩手上的水珠,“位置定在西边老林场那片地,昨天市委开收心会,是于书记亲自拍板的。”

我放下简报,有些诧异:“老林场?那片地方现在可够偏的,离市中心远着呢。”

“于书记昨天开收心会时说了,”

晓阳解释道,语气带着对领导思路的理解,“现在的市区过于老旧,而且也是脏乱差,开成本太高,规划也乱。

要着眼长远,建设西区新城,把市委市政府和一些重要部门逐步迁过去,带动展。

老林场那边地皮大,有潜力。”

她顿了顿,补充道,“也确实,除了市委这栋新楼还算气派,市里四大班子其他单位的办公用房,好多都是五六十年代的老建筑,又挤又破,连个像样的会议室都难找。”

正说着话,门外响起了敲门声。

晓阳放下抹布去开门。

“嫂子!

县长!”

门口站着周卫华,他身后跟着一个年轻女子,手里提着几个鼓鼓囊囊的网兜,里面装着苹果、罐头之类的年货。

周卫华以前是东洪县监察局的年轻干部,踏实肯干,后来考到了市检察院反贪局,算是晓阳和我都比较熟悉。

“卫华来了?快进来快进来!”

晓阳热情地招呼,侧身让两人进屋。

周卫华显得有些拘谨,搓着手介绍道:“嫂子,县长,这是我爱人,林雪,在平安县公安局政工科工作。”

林雪连忙微微躬身问好,脸上带着腼腆的笑容。

“林雪同志,你好你好。”

我和晓阳都笑着回应。

晓阳招呼他们坐下,倒了热茶。

周卫华坐下后,寒暄了几句,便有些不好意思地切入正题:“嫂子,县长,今天来,一是给您二位拜个年,二是……有个事想麻烦嫂子。”

他看了一眼身边的林雪,“我爱人林雪,在平安县局政工科,工作倒是稳定,就是……我们俩现在两地分居,她在平安,我在市里,这要孩子什么的,实在是不方便……”

晓阳点点头,表示理解:“嗯,两地分居确实是个问题。

那你们的意思是……想调到市里来?”

林雪连忙接口,声音轻柔但带着期盼:“是的,邓秘书长。

我们想着,如果能调到市里哪个单位,离卫华近点,工作生活都能兼顾些。”

我插话道:“市公安局政治部?”

她犹豫了一下,补充道,“最好……最好不是公安局了。

公安局事情也杂,经常加班,压力大,怕影响……影响要孩子。

能去个相对规律点的部门就最好了。”

晓阳听完,没有立刻表态,而是看向我。

我端起茶杯喝了一口,心里明白,这种具体的人事调动,尤其是要跨系统、跨区域的调动,虽然对我和晓阳这个层级来说不算特别难办,但直接表态应承下来并不合适。

晓阳作为联系市劳动人事局的副秘书长,瑞凤市长又分管这一块,操作空间是有的,但程序还是要分管副市长签字才行,也要找到合适的接收单位。

晓阳沉吟片刻,脸上带着温和但略显慎重的笑容:“林雪妹妹,卫华,你们的情况我了解了。

两地分居确实是个现实困难,组织上应该考虑解决。

不过呢,”

她话锋一转,语气带着程序性的严谨,“现在市里各单位编制都卡得比较紧,进人程序也规范。

特别是伟正书记刚来不久,对干部人事工作要求很严。

你们也知道,新书记是组织部长,他的脾气秉性,大家还在摸索适应阶段。

这样吧,我先了解一下市里相关单位的人员需求和编制情况,看看有没有合适的岗位和机会。

你们也别着急,有消息我第一时间告诉卫华,好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