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o章 田嘉明急不可耐曹伟兵收下信封(1 / 6)
市纪委副书记兼任一处处长侯刚,被市纪委书记林华西几个问题问得哑口无言,他只觉得脊背凉,在这件涉及丁刚的案子上,他忽然意识到自己可能被冉国栋给“忽悠”
了。
冉国栋是市检察院副检察长兼反贪局局长,两人是中专同学,平日里办事也算严肃认真。
丁刚以前也是检察院的副检察长,和冉国栋住一个家属院,丁刚与几人关系一直不错。
侯刚升任纪委副书记时,冉国栋还带着丁刚来家里吃过饭,算是祝贺。
在侯刚看来,丁刚和周海英关系密切,这事由周海英出面打招呼很正常。
再加上冉国栋一再跟他强调,市里对这事的态度是“走个形式”
,因为李显平在省纪委那边到处告状,搞得市委市政府很被动,领导们都不想扩大事态,只希望尽快拿出一个能“交差”
的结果。
所以,侯刚也就没太深究,想着尽快结案。
“书记,我……我工作没做仔细,”
侯刚声音有些干涩,带着一丝懊悔,“只想着尽快拿出结果,早点交差……对,结果上确实有不少瑕疵。”
林华西看着侯刚窘迫的样子,脸上没什么表情,只是淡然一笑。
他自然知道这件案子背后阻力不小,牵扯复杂。
他身体微微前倾,语气平和却带着分量:“侯刚同志啊,你应该学学郑成刚同志。
郑成刚同志现在在审计局当局长,以前在纪委当副书记的时候,也是主抓业务的。
他办案子,讲究的就是一个‘实’字。”
郑成刚是侯刚的老前辈,老领导,在夏光春去世后,调任市审计局局长。
林华西提起他,既是点醒侯刚,也是表明一种态度。
林华西往后靠进椅背,目光平静地看着侯刚:“我们纪委的职责是什么?就是查清事实!
至于怎么处理,我们有一定建议权,但最终要听市委的。
如果在调查阶段,你就没把事实查清楚,没把问题搞明白,那你让市委依据什么做决定?依据一份漏洞百出的报告吗?”
他顿了顿,加重语气,“换句话说,调查没搞清,那是我们的问题。
处理不当,那是市委的问题。
但如果你连调查都没搞清,那就是你侯刚同志的问题了!”
侯刚只觉得脸上火辣辣的,连忙表态:“书记,我明白了!
我下来立刻重新组织人手,对这件事进行深入、彻底的调查!
一定把问题查个水落石出!”
林华西点点头,语气缓和了些:“侯刚同志啊,调查不能回避我刚才提的那四个关键问题。
只有把这四个问题都回答清楚了,案子才能真正查明白。”
他略作沉吟,似乎在考虑什么,“这样吧,如果你觉得一处人手紧张,或者力量不足,可以从二处、三处,甚至全市纪检系统抽调精干力量参与调查。
总之一句话,我们要把能查清的事实都查清楚,把证据链做扎实。
至于最终怎么处理,有省委督导组在,就不是我们市纪委一家能定的责任了。
我考虑着一处现在查这个案子,确实有些捉襟见肘,是可以从市直机关纪委书记里选调一批有经验、懂业务的同志过来充实力量。”
侯刚立刻明白了林华西的用意——书记这是要往调查组里塞人了。
他连忙顺着话头说:“书记,您说得太对了!
我们一处现在人手确实非常紧张,压力很大。
您如果能帮我们协调几位经验丰富的同志加入调查组,那真是雪中送炭啊!”
林华西对侯刚的“上道”
表示满意,点了点头,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击着,仿佛在斟酌人选:“嗯……这样吧。
东投集团的纪委书记邹新民同志,在企业监督这方面很有经验,是内行。
把他临时抽调到你们调查组来,担任副组长,专门负责调查龙腾公司5o万的费用这块。
企业监督这块,他是专业的。”
侯刚心里立刻门清:林华西这是要抬举邹新民啊!
邹新民是林华西的老乡,在东投集团那个大企业里,纪委书记的位置听起来重要,但实际权力有限,很难出成绩。
现在省委俞淑清处长亲自督导这个案子,参与调查就是一份沉甸甸的资历!
侯刚自然不敢有异议,立刻应承下来:“好的书记!
我马上安排通知邹新民同志!”
林华西看着侯刚,又敲了敲桌子,声音低沉了几分,带着提醒的意味:“侯刚同志,我还要提醒你一点。
纪委工作,纪律是生命线!
任何时候都要绷紧保密这根弦!
不该说的不说,不该问的不问!
调查过程中的任何情况,都要严格控制在调查组范围内!
明白吗?”
侯刚心里咯噔一下,感觉林华西似乎看穿了他之前和冉国栋的私下沟通,连忙挺直腰板保证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