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2章 谁来背锅(1 / 6)

加入书签

听到组织部部长李学武果然询问推荐邹新民的原因,张庆合不紧不慢地从兜里掏出烟盒,他轻轻抽出两支烟,动作娴熟地给为李学武递上一支。

紧接着,张庆合从上衣口袋里摸出煤油打火机,他按下开关,“啪”

的一声,淡蓝色的火苗蹿了出来,稳稳地为李学武点上烟。

李学武接过香烟时,食指在猪肝色的桌面上轻轻叩了两下。

两人深深地抽了几口之后,张庆合微微往后靠了靠,调整了一下坐姿,缓缓说道:“学武啊,推荐邹新民主要有几个方面的考虑。

第一个嘛,邹新民担任常务副县长这么多年了,不能一直都在这个位置上原地踏步吧。

你看,临平县委常委、副县长令狐现在都到光明区任区长了。

他要是一直不动,下面的干部晋升渠道也不好打开啊。”

李学武听后,微微颔,颇为认同地点了点头,他伸手从桌上的烟灰缸边拿起香烟,轻轻弹了弹烟灰,烟灰簌簌地落在烟灰缸里。

他目光专注地落在张庆合身上,眼神中带着认同,示意他继续说下去,口中说道:“一个单位最理想的良性循环,就是干部能够合理流动。

只要对一个干部进行合理调整,整盘棋就能盘活了。

这就像一台机器,各个零件都需要适时地运转、更换,才能保证机器高效运行。”

张庆合接着说道:“果然是组织部长的合适人选啊。

学武部长啊,第二个原因,邹新民确实存在一些小问题。

但人嘛,都是在不断成长和进步的。

不管是在政治素养方面,还是在其他方面,他都有了不小的改变,一些小毛病也都基本改掉了。

当然,这也得益于你之前打下的良好基础。

我们一直秉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政策,只要能改正错误,那还是我们的好同志。

所以我才推荐他到新的岗位上去锻炼。”

李学武点了点头,眼神中流露出一丝回忆的神色,说道:“邹新民这个同志,问题确实不少。

之前他一直没能摆正自己的位置,在一些工作中,地头蛇的思想极为严重,没有将思想和认识统一到县委县政府的重大战略部署上来。

就拿之前的一些事情来说,阳奉阴违的事情干了不少。

从自己的小圈子小团体的利益出,完全不顾及整体规划。

不过,我后来也了解到,经过煤炭公司那件事,咱们这么多党员领导干部,竟然都栽进去了。

就因为煤炭公司让他们形成了一种毒瘤,所有利益交织在一起,盘根错节。

好在煤炭公司的事情你都处理好了,手段果断,措施得力。

邹新民既然没有被追究责任,说明牵扯不审,这一点我也不会揪着这事不放。”

张庆合点了点头,表情严肃,说道:“第三个原因,邹新民这同志脑子十分灵活。

如今的改革展形势,因循守旧可不行,非常需要一批思维灵活、眼界开阔、敢于打破规则和束缚的领导干部走上前台。

只要他能坚守为群众服务的初心,我相信,他还是能够成为一名合格的领导。”

李学武点了点头,望向窗外,思绪仿佛飘到了远方,说道:“是啊,组织上初步考虑的是东洪县,东洪县是拥有110万人口的大县。

那个地方我去得不多,但给我的印象是比临平县还要落后,更没法和曹河、光明区这些地方相比。

整个县城里,找不出几栋高于三层的建筑,道路狭窄,基础设施陈旧,不太像个县城的样子。

当然,我们只是推荐,至于他到底能不能担任东洪县人民政府的县长,还有很多程序要走呢。”

“是是是,这个肯定,该走的程序是必须要走的。”

张庆合连忙应道,语气中带着一丝诚恳。

李学武收回目光,看向张庆合,目光中带着一丝探究,说道:“庆合呀,你说的这三点,都很在理。

但我觉得有一点,你没点明,那就是邹新民背后的邹镜堂吧。

邹新民和邹镜堂虽不是直接的亲属关系,但毕竟同属一个家族的近亲。

邹镜堂在省里也有些影响力,这层关系或多或少会对邹新民的产生影响。

张庆合笑了笑,笑容中带着几分无奈,说道:“不考虑邹镜堂的因素,那是在说谎。

下一步,临平县电厂要搞扩容,省计划委员会那边有很多关系需要打通,省计划委员会的大门可不好进。

那些审批流程繁琐复杂,各个环节都需要协调,这里离不开邹镜堂主席的支持。

之前煤炭公司找邹镜池要钱的事,足足50万。

邹镜堂从来没说过什么,可毕竟那是他的亲兄弟。

所以,从我的角度考虑,要是能处理好这层关系,对临平县的电厂扩容有着重要作用。

学武部长啊,你在临平提出的三大工程,那可是能在临平县志上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

我接着你的规划继续推进,也总想留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