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羊入虎口(2 / 3)
、立陶宛之战的坦能堡。
......
1913年8月9日。
由威廉皇储指挥的德国第八军与由伦宁坎普指挥的俄国第一军的首次交战,正如鲁登道夫所预料的那样,在斯塔卢波嫩展开。
“殿下,收到报告,俄军开始撤退。”
“嗯,那我们也撤退至贡宾嫩(Gubnen,今俄国古谢夫)吧。”
德国军队在斯塔卢波嫩成功击退俄军。
但接下来他们的表现仿佛已经筋疲力尽,无法再战一般,直接撤退至后方的贡宾嫩。
“伦宁坎普司令官!德军放弃了斯塔卢波嫩,正向贡宾嫩撤退。”
“什么?哈哈!他们本就兵力不足,还四处分散,怎么可能撑得住?好!我们立即占领斯塔卢波嫩,然后追击德军,前往贡宾嫩!”
刚才还因进攻斯塔卢波嫩失败而对属下破口大骂的伦宁坎普,此刻听闻德军撤退的消息后,欣喜若狂,随即下令追击德军,进军贡宾嫩。
三天后,1913年8月12日。
仿佛命运使然,德国军队与俄军在贡宾嫩再次交锋。
德国第一军在好战的步兵将军赫尔曼·冯·弗朗索瓦(herannKarlbrunovonFran?ois)的指挥下迎战来犯的俄军,英勇奋战。
他们甚至奋战得过于激烈,以至于俄军都被打得狼狈逃窜。
“砰!轰隆!”
“开火!继续开火!把俄军彻底赶出去!”
“军团长大人,您不会忘了我们得适可而止吧?再打下去,伦宁坎普恐怕要夹着尾巴逃跑了!”
“嗯?啊,对了!停止炮击!停火!”
随着弗朗索瓦将军的命令下达,炽热的炮火骤然停歇。
而当德国军队停止攻击后,俄军得以安然撤离战场。
他们甚至还不知,自己是被刻意放走的。
“传令下去,命令部队撤退。”
“是,军团长大人。”
副官向弗朗索瓦将军敬了个标准的军礼,随即离开帐篷传达命令。
但目送副官离去的弗朗索瓦大将,脸上的表情并不轻松。
相反,他神色凝重,似乎心中有一丝挥之不去的不快。
“就算是战略需要,要把德国的领土拱手让给俄国佬,实在让人心里不是滋味......”
他低声喃喃,叹了口气。
其实,这并非弗朗索瓦一人的想法。
在真实的历史上,德意志帝国的将领们,即便知道这是作战需要,也极其厌恶将本国领土拱手让人。
不过与其他人相比,弗朗索瓦的态度已算是相当克制。
毕竟,他来自卢森堡,与东普鲁士相隔甚远。
但那些以东普鲁士为根基的普鲁士容克贵族们,态度可就不一样了。
他们的反应——可谓“激烈”至极。
......
“就这样放任俄军在东普鲁士横行无忌,真的没问题吗?”
“如果放弃贡宾嫩,那柯尼斯堡岂不是危险了!”
“要不要从西线抽调兵力?反正整个战线都已经陷入僵局了......”
‘真是乱七八糟。’
听着这些容克们得知俄军踏入东普鲁士后哭哭啼啼的声音,法金汉深深皱起了眉头。
明明已经说过无数次,这是战术上的必要之举,但这些东普鲁士的容克们却连暂时让出部分领土都无法接受。
“现在重新考虑鲁登道夫和霍夫曼的作战方案如何......”
“第八军的作战计划已经经过充分的审查,我和参谋本部也得出了合理的结论。如果你们真的要让我重新考虑,那至少拿出更有逻辑的反对意见。”
“可在兵力不足的情况下,如此激进的作战计划真的能奏效吗......”
尽管法金汉的语气满是嘲讽,但这些固执的容克们依旧不肯让步,脸上的神色毫无变化。
‘真是一群顽固不化的家伙。’
与其和这些倔老头子纠缠,倒不如去和约翰·弗伦奇打一架来得痛快。
“呵呵,普鲁士的容克们,什么时候变得这么胆小了?”
就在法金汉被容克们的唠叨弄得心烦意乱,甚至连自己都不敢相信自己内心吐槽的内容时,一个熟悉的声音在作战室中响起。
“施、施里芬阁下?!”
声音的主人,正是施里芬。
而法金汉则一脸惊讶的看着突然现身的施里芬,以及作战室门口向自己眨眼的外交部长汉斯·冯·乔。
这小子,真是每次都能出现在最合适的时机。
这下,他那一长串外号里,恐怕真得加上个“及时雨”或“救世主”的称号了。
“阁下,您怎么会来这里?”
“听说你们想搞砸我的计划,所以特地赶来。”
“啊?什、什么......”
“就因为丢了几个村庄,你们就想破坏关乎东部战线走向的关键作战?这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