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4.试问天上仙人,我陆沉一生可否精彩?(结束篇下)(4 / 5)

加入书签

下大势,已非昔日可比,每个人的心中都藏着各自的思量。

    昔日与燕国为敌的乾元,以及最早倒戈的大楚,如今在它们的京都,皆有燕国的驻军。

    而这些驻军的军费,皆由这两国承担。

    燕王并未对两国的王族痛下杀手,而是选择将他们迁出,连同其大族内的成百上千人口,一同重新受封于新的土地。

    燕王仁慈之名虽著,却绝非愚钝之辈。

    燕国的文字和钱币被推行至各地,私塾的教本,也皆由燕国统一撰写。

    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

    这一切变革,明面上在润物细无声,悄然无声中开始,背后却又如雷霆暴雨般迅猛推进。

    仿佛燕国早已为此磨刀霍霍多年,只待时机成熟,便一举实现其统一大业。

    周锦瑜与拓拔宏宴,虽名义上仍为诸国君主,但实际上早已丧失实权。

    因此,他们之间并无交好之必要。

    反而,若过于亲近,可能会招致燕王之猜疑,为自身引来祸端。

    此刻,北风与大庆的人,在凉亭之中汇聚一堂。

    一波人马,错落有致地下山而去。

    同时下山之人,有人驻足,有人慢慢而下。

    谢穆目送韩国队伍远去,转而凝视终南山那斑斓的秋色,心中涌动着复杂的思绪。

    这些各国大人物的命运,或者他们这亭中一群人的去留。

    乃至整个天下的未来走向。

    似乎都与一个人相关。

    ……

    ……

    终南山,活死人墓!

    杨素手中提了满满一筐柿子,一筐石榴,小心翼翼地轻轻放在门口。

    用着道袍袖子,拭去头上的汗水。

    敲响了古墓的大门,声音带着敬意和亲切喊道:

    “师伯,柿子和石榴熟了!”

    “我和师兄师弟们,摘了些,就放在门口了。”

    杨素看着筐中红艳艳的柿子和石榴,眼中有着欣喜。

    每年这个时节,他都会给师伯送来。

    师伯必然高兴。

    杨素从筐中拿了一个石榴。

    等待多时,墓中却毫无动静。

    杨素有点疑惑,又唤了几声,平常师伯总会及时回应。

    今日却为何这般沉寂?

    一股不祥的预感在杨素心中升腾,杨素心中一紧。

    连忙推开古墓的大门,急匆匆的冲进古墓之中。

    在古墓左室的打坐床榻上,坐着一个面容苍白的老者,盘腿而坐。

    头深深地低垂着!

    杨素颤抖着伸出手去探老者的鼻息,只感觉老者浑身冰凉。

    “啪!”

   &n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