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士之弘毅 任重道远的精神传承(6 / 13)
容州地区刚刚经历过战乱,社会秩序混乱,百姓生活困苦,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韦丹到任后,先着手恢复社会秩序,他严厉打击盗贼,保护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然后,他积极组织百姓修复水利设施,开垦荒地,展农业生产。
他还亲自到田间地头,指导百姓耕种,为百姓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困难。
为了改善百姓的生活,韦丹还在容州地区兴办学校,推广文化教育,提高百姓的文化素质;他还设立了“义仓”
,储存粮食,以备荒年之用,帮助百姓度过难关。
在韦丹的治理下,容州地区的经济迅恢复,百姓的生活逐渐改善,社会秩序也日益安定。
韦丹去世后,容州百姓为了纪念他,自地为他修建了祠堂,每年都到祠堂祭拜他,表达对他的感激与怀念之情。
古代的循吏们,虽然没有屈原、文天祥那样轰轰烈烈的人生,却在平凡的岗位上,用自己的坚守与付出,践行着“士”
的担当。
他们的“任重”
,没有惊天动地的誓言,却体现在日复一日的琐碎政务中,体现在对百姓的每一次关怀中。
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让“仁”
的理念深入到基层社会的每一个角落,为古代社会的稳定与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也让“任重”
的精神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传承。
(二)现代社会中的“仁”
之担当者
随着时代的展,社会结构与生活方式生了巨大的变化,但“仁以为己任”
的“任重”
精神,却依然在现代社会中焕出新的活力。
在现代社会,“士”
的内涵已经不再局限于古代的官僚与文人,而是扩展到了社会的各个领域,每一个具有社会责任感、以“仁”
为价值追求的人,都可以成为现代社会的“士”
,都在以自己的方式践行着“任重”
的精神。
1公益路上的坚守者:用爱心温暖社会
在现代社会,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放弃了舒适的生活,拿出自己的时间、精力与金钱,投身于公益事业,用爱心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他们便是公益路上的坚守者。
这些公益人士,以“仁”
为己任,将对他人的关爱、对社会的责任融入到每一次公益行动中,用自己的坚守与付出,践行着“任重”
的精神。
张桂梅,便是公益路上的杰出代表。
张桂梅出生于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年轻时随丈夫来到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县工作。
1996年,丈夫去世后,张桂梅便将全部的精力投入到教育事业中。
在华坪县任教期间,她现当地的许多女孩子因为家庭贫困、重男轻女等原因,早早地辍学在家,失去了接受教育的机会。
看到这些女孩子渴望知识的眼神,张桂梅心中十分不忍,她下定决心,要为这些女孩子创办一所免费的女子高中,让她们能够有机会走进校园,接受教育,改变自己的命运。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张桂梅开始了漫长而艰难的筹备之路。
她四处奔走,筹集资金,向企业、政府部门、社会组织等寻求帮助。
在这个过程中,她遭到了无数的拒绝与质疑,有人说她“异想天开”
,有人说她“别有用心”
,但张桂梅从未放弃。
她每天天不亮就起床,走村串户,向村民们宣传教育的重要性,劝说家长让女孩子上学;她还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到各地演讲,讲述华坪县女孩子的困境,呼吁社会各界关注这些女孩子的教育问题。
经过多年的努力,2008年,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正式成立。
这是全国第一所免费的女子高中,专门招收贫困家庭的女孩子。
为了让这些女孩子能够安心学习,张桂梅不仅免除了她们的学费、住宿费、伙食费等所有费用,还亲自担任校长,负责学校的日常管理与教学工作。
她每天早上五点多就起床,督促学生们起床晨读;晚上十一点多,等学生们都睡熟了,她才回到自己的宿舍休息。
她还经常利用自己的工资,为学生们购买学习用品、生活用品,帮助家庭特别困难的学生解决生活问题。
在张桂梅的努力下,华坪女子高级中学的教学质量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贫困家庭女孩子在这里圆了自己的大学梦。
截至20年,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已经累计培养了2000多名毕业生,其中大部分学生都考上了理想的大学,走出了大山,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而张桂梅自己,却因为长期的劳累与过度的付出,患上了多种疾病,身体状况越来越差,但她依然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为了女孩子的教育事业,不断奉献着自己的力量。
张桂梅的“任重”
,在于她用自己的爱心与坚守,为贫困家庭的女孩子打开了一扇通往未来的大门,在于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