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商鞅 变革时代的法家巨擘(2 / 5)
宣传解释。
他在一个集市上,对着围观的百姓大声说道:“乡亲们,这什伍连坐法并非是要让大家相互猜忌,而是为了让我们秦国更加安定。
大家相互监督,既能减少犯罪,又能在遇到危险时相互照应。
只要大家遵守法律,就不必担心受到牵连。”
经过商鞅的耐心解释,百姓们逐渐理解并接受了这一制度。
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商鞅还设立了专门的举报奖励机制,对举报犯罪属实的百姓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进一步激了百姓参与监督的积极性。
这一制度加强了对百姓的管理和控制,提高了社会的治安水平,同时也增强了国家的动员能力。
在军功爵位制度方面,商鞅废除了旧有的世卿世禄制,建立了以军功为依据的爵位制度。
不论出身贵贱,只要在战场上立下战功,就可以获得相应的爵位和赏赐。
这一制度的实施,犹如一颗重磅炸弹,在秦国掀起了轩然大波。
旧贵族们纷纷表示反对,他们认为这是对他们特权的侵犯。
一位旧贵族在朝堂上愤怒地指责商鞅:“你这是乱了祖宗的规矩,我等贵族世代享受荣华富贵,岂是那些平民百姓能比的?”
商鞅毫不畏惧,义正言辞地回应道:“国家的强大,不能依靠少数贵族的特权,而要依靠全体国民的努力。
只有让有才能、有功劳的人得到应有的奖励,秦国才能拥有强大的军队,才能在诸侯争霸中脱颖而出。”
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商鞅坚决推行了这一制度。
为了让士兵们清楚了解军功爵位的晋升标准,商鞅还专门制定了详细的军功评定手册,放到每一位士兵手中。
这一制度极大地激了秦军士兵的战斗热情,他们为了获得更高的爵位和财富,在战场上奋勇杀敌,使得秦军的战斗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土地制度改革是商鞅变法的重要内容之一。
他废除了井田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这一举措促进了土地的合理流转和利用,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展。
商鞅深知土地制度改革的重要性,他亲自深入田间地头,与农民们交流。
他对一位老农民说:“老人家,以后您的土地可以自由买卖了,您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和意愿,多开垦一些土地,收获的粮食也都是您自己的。
这样,您的生活一定会越来越好。”
老农民听后,眼中闪烁着希望的光芒:“真的吗?那可太好了,我一定好好种地。”
商鞅还改革了秦国的行政区划,推行县制,将全国划分为若干个县,由国君直接任命县令进行管理。
这一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削弱了旧贵族的势力。
在推行县制过程中,商鞅对县令的选拔制定了严格的标准,要求县令必须具备治理能力和廉洁品质,定期对县令进行考核,不合格者予以罢免。
商鞅还对秦国的税收制度进行了改革,统一了度量衡。
他制定了统一的税收标准,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统一度量衡则促进了商业的展,方便了国家对经济的管理和调控。
此外,商鞅还对秦国的民风民俗进行了改革,禁止父子兄弟同室居住,推行小家庭政策,促进了社会的文明进步。
在雍城,有一户人家,父子兄弟四人同挤在狭小的土坯房里,生活十分不便。
商鞅推行小家庭政策后,这家人分开居住,各自努力劳作,不仅改善了居住条件,家庭收入也大幅增加。
商鞅还鼓励百姓学习文化知识,在各地设立学堂,聘请有学识的人担任教师,为秦国培养了一批有文化、懂礼仪的人才。
四、经济变革,奠定富强根基
在经济上,商鞅主张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他认为,农业是国家的根本,只有展农业,才能保证国家的粮食供应和稳定。
为了鼓励农民从事农业生产,商鞅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他给予农民一定的土地和生产资料,减轻农民的赋税负担,对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免除其徭役。
这些政策激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得秦国的农业生产得到了迅展。
商鞅还鼓励农民采用新的种植技术和农具,组织农业专家编写农业技术手册,放到农民手中,指导他们科学种植。
商鞅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抑制商业的展。
他对商人征收重税,限制商人的经营范围,禁止商人从事粮食买卖等重要行业。
他认为,商业活动虽然能够带来一定的财富,但会导致社会风气的奢靡和农民的流失,不利于国家的稳定和展。
通过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秦国的农业得到了大力展,为国家的富强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在栎阳,有一位原本从事粮食贸易的商人,因政策限制,不得不转行从事手工业。
他利用自己的商业头脑,改良工艺,生产出精美的手工艺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