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o31章 局 平衡的理念火星土壤里的未知密码(3 / 3)

加入书签

站在指控中心的观测台,看着晨光中的火箭射架。

远处的海平面泛着金色的波光,与火星探测器传回的影像形成奇妙的呼应——乌托邦平原的土壤上,第一片苔藓隔离带正在展开,绿色的菌丝在红色的尘土中织出纤细的网,微生物的活动痕迹在网眼间形成星星点点的光斑,像片微型的星空。

他调出父亲的笔记,最新的一页空白处自动浮现出一行字:“平衡的终极形态,是让差异共生。”

当第一缕阳光越过火星的地平线,照亮苔藓隔离带时,林小宇的团队捕捉到了惊人的画面:微生物群突然停止攻击拟态植物,转而围绕苔藓形成环状结构,它们的晶体在阳光下折射出的光芒,恰好与地球的量子钟频率同步。

“它们在回应。”

年轻科研者的声音带着颤抖,“就像爷爷说的,宇宙生命在用自己的语言对话。”

林望舒将这段影像同步至749局的银盒子档案库,与1974年的次月球土壤分析报告、1999年的木星探测器数据放在一起。

档案库的自动分类系统将其标记为“跨星球生态对话第一例”

,旁边生成的三维模型中,地月火三星的连线恰好形成749局的双生盾图腾。

他突然明白父亲笔记里未写完的话:“太空探索的终极目标不是抵达,是连接——用善意的信号,让孤独的星球相互听见。”

指控中心的大屏幕上,“地火生态中继计划”

的进度条缓慢爬升,已完成37。

月球的苔藓样本正通过量子传输技术源源不断送往火星,每一份都携带地球的生态数据和人类的平衡理念。

林望舒的星系图全息盘上,火星的橘红色光斑旁新增了无数绿色的光点,像在红色天幕上点亮的希望之火。

远处的射架开始新一轮调试,下一枚搭载生态模块的火箭正在组装。

林望舒摸出父亲留下的月球岩石标本,冰冷的触感让指尖麻,岩石断面的玻璃光泽里,仿佛能看到林昭远微笑的轮廓。

“我们在续写你的故事。”

他轻声说,将标本贴在全息盘上,岩石的辐射纹路与火星的生态数据瞬间融合,在屏幕上拼出完整的平衡符。

当最后一份苔藓样本在火星扎根时,749局的青铜钥匙基座突然出脉冲式蓝光。

联合国大会堂的穹顶星空随之闪烁,地月火的连线与柯伊伯带的未知信号形成跨越太阳系的共振。

林望舒知道,这不是终点——火星土壤里的未知密码只是宇宙试卷的第一道题,人类的平衡之路,才刚刚写下新的答案。

而那些流动的数据流、闪烁的符号光、生长的绿色生命,终将在星辰大海中,拼出更宏大的文明图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