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8章 火驰援东关(2 / 3)

加入书签

尖叫和骚动。

皇后离得最近,他花容失色,扑上前一把扶住摇摇欲坠的景帝,声音带着哭腔:“陛下!

您怎么了?您别吓臣妾啊!”

李忠心吓得魂飞魄散,尖着嗓子嘶喊:“太医!

快传太医!

快啊!”

景帝胸口剧烈起伏,脸色灰败,嘴唇染血,他一把推开试图搀扶他的皇后和内侍,手臂艰难地抬起。

指向皇宫的方向,声音嘶哑而颤抖:“回宫……即刻鸣钟……上朝!”

说完,他又是一阵剧烈的咳嗽,几乎喘不上气,全靠内侍们七手八脚地架着,才没有瘫软下去。

第二次祭天大典,又在一片混乱和恐慌中戛然而止。

……

金銮殿上,钟鸣声声,急促而沉重,敲得所有听闻者的心都揪紧了。

百官们早已从祭坛的慌乱中得知陛下吐血,此刻仓促应召入宫。

他们个个面色惊疑不定,交头接耳,殿内一片嗡嗡之声,弥漫着山雨欲来的压抑。

景帝换上了常服,脸色依旧苍白,但眼神却如同淬了火,强撑着坐在龙椅之上。

他扫视了一眼惶惶不安的群臣,对李忠心微微颔。

李忠心上前一步,展开那封染着帝王之血的飞鸽传书,用他特有的尖细嗓音,清晰地朗读起来。

每一个字都像重锤,砸在寂静的大殿里,砸在每一位大臣的心上。

“……卢帅被俘……”

“……东关城险些失守……”

“……伤亡惨重……”

“……亟需增援……”

每读一句,殿内众人的脸色就白上一分。

等到李忠心读完,整个金銮殿殿落针可闻,死一般的寂静。

震惊、难以置信、恐惧、羞愧……种种情绪在百官脸上交织。

镇关元帅,国之柱石,竟成了敌军的俘虏?

固若金汤的东关城,差点就被攻破?

这简直是奇耻大辱!

而东明兵锋之盛,更让所有人感到彻骨的寒意。

景帝的声音打破了死寂,带着压抑不住的虚弱和怒火,以及一丝不易察觉的恐慌。

“你们都听见了?啊?我大景的脸面,都快被东明踩在脚下了!

卢承允……废物!”

他猛地一拍龙椅扶手,却又引一阵咳嗽,咳得弯下腰去。

那是被气的。

李忠心连忙上前轻拍他的后背,百官噤若寒蝉,无人敢接话。

良久,景帝缓过气来,目光扫过殿下:“怎么都哑巴了?平日里的能言善辩呢?说!

如今之计,该如何是好?东关还救不救?怎么救?”

户部尚书率先出列,一脸为难:“陛下,上次支援李元帅,已几乎掏空了临近州府的存粮和库银,这再次增援,粮饷从何而出啊?即便再次加征,恐远水难救近火,且易生民变。”

“粮饷之事,朕再从内帑拨付!”

景帝打断他,语气决绝,“便是砸锅卖铁,也要给朕撑住东关!”

东关是大景东面的关隘,东关一破,东明铁骑便可沿着各州县长驱而入。

但胜败乃兵家常事,他气的不是东关城险些失守。

他气的是连堂堂一关元帅也做了敌军的俘虏,对他这个大景的帝王来说,简直就是打脸。

这时,兵部尚书曹格又出列奏道:“陛下,兵马呢?云、冀、梁三州及京畿周围可用之兵,已大部调往东关。

如今若要再调,唯有徐州、荆州之兵。

然两地距东关路途遥远,大军开拔,粮草辎重跟进,至少需一月方能抵达前线,恐……恐来不及啊!”

此言一出,众人纷纷点头,面露绝望之色。

这时,一个洪亮的声音响起:“陛下,莫非忘了苍州?苍州军常年与突厥作战,乃天下精锐之最!

若得苍州军出马,必可解东关之围!”

众人循声望去,是都察院的一位御史。

然而他话音刚落,立刻遭到猛烈的反驳。

“荒谬!”

兵部尚书曹格厉声喝道,“苍州王赵樽已然举兵,其心可诛!

此刻让他出兵援东关?无异于与虎谋皮!

更何况,苍州军北御突厥、阿拉和蒙国,一旦调动,北境空虚,若北方蛮族南下,我大景岂非腹背受敌?此议绝不可行!”

那御史不过一介文官,弹劾别人那倒是在行,对于兵马调动可以说是屁都不懂。

他被驳斥得面红耳赤,讪讪退下。

殿内再次陷入僵局。

谁都知道曹格说的是实情,苍州军有那强大神秘的“爱姆十六”

,虽然强大,却已非朝廷所能指挥,反而成了心腹大患。

景帝以手撑头,瞪了那不知所谓的御史一眼,觉得那御史就是故意在他的伤口上撒盐。

他听着下面的争论,只觉得头痛欲裂,心口越憋闷。

他何尝不知赵樽的威胁?甚至他之前还存了万一京城不保,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