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7章 没关系,朕会出手的!(3 / 4)
sp; 李瑛坐在龙椅上,用洪亮的声音下达了圣谕。
随着天气转暖,大唐周边进入了遍地烽火的状态,但大唐境内却是国泰民安,除了贵州遭到南诏入侵之外,战火都在其他国家燃烧。
在东北地区,二十多万唐军踩踏的烟尘滚滚,兵分多路向渤海国发起了凶猛的攻势。
由安守忠统帅的三万唐军展现出了强悍的战斗力,急行十日奔袭千里,出其不意的兵临渤海国西京城下。
安守忠披坚执锐,亲自冒着矢石第一个登上城墙,仅用了半天就攻破了这座又名鸭绿府的渤海国重镇。
城内的一万渤海守军阵亡三千,三千投降,剩下的三千弃城逃命。
南下的田乾真也不甘落后,率领两万唐军一路披靡,十日内连续收复了七八座大唐旧城,守备薄弱的渤海军俱都望风逃窜,唐军一路兵不血刃。
相比于高歌猛进的友军,奉命攻打南海府的田承嗣则行动迟缓,为了保存兵力,他在距离南海府还有两百里的时候派遣使者进城劝降。
田承嗣在书信中游说渤海国守将,我大唐此番出动了四十万大军前来讨伐渤海国,你们的西京已经被安守忠攻陷,希望你们开城投降,我保证会善待你们。
但让田承嗣失算的是,南海府的守将是个犟种,他非但没有被吓住,反而直接杀了使者,悬首城门,并集结全城兵力死守。
这就让田承嗣犯了难,既不想因为攻城损兵折将,又不知道如何向安守忠交代?
王忠嗣亲统八万大军由卢龙道向渤海国进军,用了二十天的时间行军一千八百里,穿越了大兴安岭的垭口进入了东北平原。
但东北面积广袤,即便唐军全力急行,但距离渤海国都依旧还有一千里的距离。
得知安守忠仅用十一天就攻破了渤海国西京,王忠嗣有些意难平,命走在前面的王思礼迅速攻克渤海国西陲重镇扶余,以壮军威。
但渤海国在过去的两年内对扶余深沟高垒,囤积粮草,城内驻守了两万精锐死守,坚壁清野,不与唐军正面交锋。
王思礼兵临城扶余城下之后发动了一番试探,在折损了一千余人之后自知无法破城,遂派遣使者向王忠嗣禀报。
接到情报的王忠嗣距离扶余城尚有三百多里路程,他命令王思礼对扶余城围而不打,同时命白孝德率领一万骑兵急袭渤海长岭府,争取先打下一座重镇鼓舞士气。
同时,为了遏制安守忠强势表现,王忠嗣派遣使者赶往临渝关,秘令部将公孙讳扣下安守忠的钱粮,掐断东北军的粮草供应,拖延安守忠的北上速度。
就在唐军纵横东北、扬帆南海之际,陇右军那边却传来了不利的消息。
由张守瑜率领的两万前锋在茫茫戈壁中迷了路,又被大风把粮食卷走,导致全军饿了好几天肚子。
据守垭口的吐蕃人像幽灵一样不知道从哪里钻了出来,向人困马乏的唐军发起了猛攻。
饿的浑身无力的唐军抵挡不住,被吐蕃人杀的溃不成军,损失了八千多人。
幸亏高秀岩与李光进各自率领一万援军赶到接应,方才避免了先锋部队全军覆没的下场。
这场败仗虽然让李瑛很痛心,但决不会改变灭亡吐蕃的决心。
历史上绝大部分的灭国战争都需要付出巨大代价,更别说想要吃下吐蕃这个和大唐作对了上百年的冤家对头。
远的不说,唐高宗总章元年,大概距今七十多年之前,大唐名将薛仁贵率领十万人征讨吐蕃,在大非川一带遭遇了吐蕃的四十万大军,几乎全军覆没,仅以身免。
李瑛也不知道吐蕃人是怎么凑出来的四十万大军,但查阅了秘书监的史书之后,官方确实记载了这个数字。
李瑛猜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