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4集 义渠归降(2 / 7)

加入书签

在东边,北境只有少量驻军,根本无力抵挡义渠人的袭扰。

若要调兵北上,又怕东边的齐赵联军趁机进攻,到时候尾不能相顾,麻烦就大了。

“诸位大人,难道就没有一个人能想出对策吗?”

嬴荡的声音越来越沉,语气里带着几分焦躁。

他今年刚满二十,性格刚猛,自小跟着秦军将领习武,最见不得这种被人欺负的场面。

就在这时,一个身着青色朝服的中年男子站了出来,拱手道:“太子息怒,臣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嬴荡抬头一看,是上卿公孙衍。

公孙衍早年曾在魏国为官,后来投奔秦国,因足智多谋,深得惠文王信任,如今是朝中少有的能统筹全局的大臣。

他连忙说道:“公孙上卿有话但说无妨。”

公孙衍走到舆图前,指着义渠之地,缓缓说道:“义渠乃北境蛮族,世代游牧,反复无常。

早年我军曾数次击败他们,迫使他们称臣,可一旦我军主力东调,他们便趁机作乱。

此等部落,若不彻底降服,必为后患。”

他顿了顿,又道:“如今蒙骜将军在东边稳住了战线,齐赵联军短期内不敢贸然进攻。

而我军主力虽未完全回师,但蒙恬将军麾下的两万锐士已从河东回撤,驻守在泾水河畔,随时可以北上。

臣以为,这正是平定义渠的良机。”

“蒙恬?”

嬴荡眼睛一亮。

他对蒙恬很熟悉,蒙恬出身将门,其父蒙武是秦国名将,蒙恬自幼熟读兵书,又擅长治军,去年在攻打赵国晋阳的战役中,曾以五千兵力击败赵军两万,是秦军年轻将领中的佼佼者。

“正是蒙恬将军。”

公孙衍点头道,“蒙恬将军不仅勇猛善战,更懂得恩威并施。

义渠人虽凶悍,但也畏惧我秦军的实力。

若派蒙恬率军北上,先以大军压境,再晓以利害,或可迫使义渠归降,一劳永逸地解决北境之患。”

嬴荡低头沉思了片刻,又看向殿内的其他大臣:“诸位以为公孙上卿所言如何?”

“臣以为可行。”

廷尉李斯站出来说道,“义渠屡犯我境,若不惩戒,恐其他蛮族效仿,到时候北境永无宁日。

蒙恬将军有勇有谋,定能胜任此任。”

其他大臣也纷纷附和,认为公孙衍的提议可行。

嬴荡见众人都同意,便不再犹豫,猛地一拍案:“好!

就依公孙上卿所言!

传孤的命令,命蒙恬将军即刻率军两万,北上平定义渠!

若义渠归降,可保其部落延续;若敢顽抗,便踏平其王庭,让他们知道我秦国的厉害!”

“喏!”

内侍高声应道,转身就要去传旨。

“等等。”

公孙衍叫住内侍,对嬴荡说道,“太子,臣还有一事。

惠文王陛下近日龙体欠安,此事还需上奏陛下,请陛下圣裁。”

嬴荡这才想起,父亲惠文王已经病了一个多月,朝政大多由他代理,但如此重大的军事决策,还是得请示父亲。

他点了点头:“好,孤这就去甘泉宫向父王禀报。”

甘泉宫的寝殿里,惠文王躺在病榻上,脸色苍白,气息微弱。

他听嬴荡说完北境的情况和公孙衍的提议后,缓缓睁开眼睛,虚弱地说道:“公孙衍……有远见……蒙恬……是良将……准了……”

他顿了顿,又道:“告诉蒙恬……务必……彻底降服义渠……设郡治理……让北境……永无战乱……”

嬴荡握着父亲的手,用力点头:“父王放心,儿臣一定转告蒙恬将军,不负父王所托。”

离开甘泉宫后,嬴荡立刻让人拟好圣旨,快马送往泾水河畔的蒙恬军营。

他站在宫门前,望着北方的天空,心里暗暗誓:这一次,一定要彻底解决义渠之患,让北境的百姓,再也不用遭受战火之苦。

三、泾水点兵

泾水河畔的秦军大营,旌旗猎猎,甲胄鲜明。

两万秦军将士列成整齐的方阵,手持长矛,腰挎铜剑,目光坚定地注视着前方的高台。

高台上,蒙恬身着黑色铠甲,腰悬佩剑,面容冷峻。

他刚接到太子嬴荡的圣旨,要他率军北上平定义渠。

“将士们!”

蒙恬的声音洪亮,透过寒风传遍整个大营,“北境的义渠人,趁我军主力东调,袭扰我边堡,杀我边民,抢我粮草!

临洮堡的百姓,家破人亡;北地的牧场,牛羊被掠!

你们说,我们能容忍这样的事情生吗?”

“不能!”

两万将士齐声呐喊,声音震得泾水的水面都泛起了涟漪。

蒙恬满意地点了点头,又道:“太子有令,命我等即刻北上,平定义渠!

此次出征,我们的目标不是简单地击退义渠人,而是要彻底降服他们,让北境从此再无战乱!

若义渠归降,我们便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