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8集 田埂密语(2 / 4)
,才会这么急着来乡下抢粮。”
赵二柱愣了愣,随即眼睛亮了起来:“官爷,您是说……火攻起效了?那是不是快攻城了?”
“快了。”
王翦点头,从怀里掏出个小小的布包,递给赵二柱,“这里面是些干粮,你先拿着。
等我们准备好,会派人来跟你联系。
到时候,还需要你指认那处老砖窑的位置。”
赵二柱接过布包,打开一看,里面是几块用油纸包着的麦饼,比他自己藏的那块要白得多,也软得多。
他眼圈一红,“扑通”
一声跪在地上,要给王翦磕头。
王翦赶紧伸手把他扶起来:“老乡,不必如此。
你帮我们,是为了给儿子记军功,是为了能有自己的田。
我们打魏军,也是为了让秦国的百姓,都能过上有田种、有饭吃的日子。”
赵二柱站起身,抹了把脸上的泪,把布包紧紧抱在怀里:“官爷,您放心!
到时候俺一定给你们指认清楚!
就算是拼了这条老命,俺也要看着你们攻破汾阴城,看着俺儿子的名字,写在军功簿上!”
暮色越来越浓,田埂上的风也更凉了。
王翦望着赵二柱的背影,看着他一步三回头地往家走,怀里的布包被他护得紧紧的,像护着什么稀世珍宝。
他摸了摸胸口的木牌,“公士赵虎”
四个字仿佛在烫——这不仅仅是一块木牌,更是一个百姓对未来的期盼,是无数像赵二柱、赵虎这样的庶民,对商君变法的信任。
他转身往秦军的营地走,田埂上的麦茬在脚下出细微的声响。
远处的城墙在暮色中像一条黑色的巨蟒,可王翦知道,那条巨蟒的鳞片下,早已藏着裂痕。
只要找到那处老砖窑,只要能从那里登上城墙,汾阴城就破了。
走了没几步,他忽然听见身后传来赵二柱的声音。
回头一看,赵二柱正站在田埂上,朝着他的方向挥手:“官爷!
俺在家等着你们的消息!”
王翦停下脚步,朝着赵二柱点了点头。
风把赵二柱的声音吹过来,混着田垄里的麦香,飘向远处的营地。
他握紧了拳头,心里只有一个念头——一定要攻破汾阴城,一定要让赵二柱的愿望实现,一定要让那些跟着秦军打仗的士兵,都能拿到属于自己的军功,都能分到属于自己的田。
回到营地时,蒙恬正站在帐篷外等着他。
看见王翦回来,蒙恬迎上来:“将军,怎么样?赵二柱说的那处老砖窑,可靠吗?”
王翦从怀里掏出那块“公士赵虎”
的木牌,递给蒙恬:“可靠。
你看看这个。”
蒙恬接过木牌,看着上面的字和血渍,皱了皱眉:“这是……”
“是赵二柱儿子的军功牌。”
王翦道,“去年打河西时战死的,公士爵。
赵二柱说,他儿子临死前还盼着能分到田。
现在魏军在乡下抢粮,百姓早就怨声载道了。
只要我们能从老砖窑登上城墙,城里的百姓说不定还会帮我们。”
蒙恬摩挲着木牌,沉默了片刻,然后抬头看着王翦:“将军,那我们什么时候动手?”
“今夜三更。”
王翦的目光变得坚定,“你带两百名死士,跟着赵二柱去老砖窑。
我带大军在城外接应,只要你们打开城门,我们就立刻攻城。”
蒙恬点头:“好!
我这就去准备!”
看着蒙恬离去的背影,王翦又把木牌揣回怀里。
帐篷外的篝火已经点了起来,火光映着士兵们的脸,他们有的在磨剑,有的在检查弩箭,眼神里都带着对胜利的渴望。
他知道,这些士兵里,有很多人都跟赵虎一样,是为了军功,为了田地,为了能让家人过上好日子,才来当兵打仗的。
夜深了,营地的篝火渐渐暗了下去,只有几个哨兵在帐篷外巡逻。
王翦坐在帐篷里,借着微弱的月光,看着地图上汾阴城的位置。
老砖窑的位置被他用红笔圈了出来,那是攻破汾阴城的关键。
忽然,帐篷外传来一阵轻微的脚步声。
王翦抬头,看见赵二柱站在帐篷门口,身上还沾着秫秸的叶子。
“官爷,”
赵二柱压低声音,“俺来给你们带路。
俺怕夜里黑,你们找不着老砖窑的位置。”
王翦站起身,看着赵二柱那双布满血丝的眼睛,心里涌起一股暖流。
他拍了拍赵二柱的肩膀:“辛苦你了。”
赵二柱摇了摇头:“不辛苦。
只要能给俺儿子记上军功,俺做什么都愿意。”
两人走出帐篷,蒙恬已经带着两百名死士在外面等着。
死士们都光着脚,鞋底裹着麻布,手里的短梯被打磨得只剩木骨,以免出声响。
蒙恬见赵二柱来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