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9集 民间竞技(1 / 2)
渭上竞技
暮春时节的咸阳城,空气中弥漫着新麦与槐花混合的清甜气息。
渭水岸边的空地上,几处临时搭起的木台已经围满了人,今日是三月初三上巳节,官府特许百姓在此举办竞技活动,连城门校尉都带着兵卒在外围维持秩序,却也忍不住频频望向场中。
“阿父,快些!
再晚就看不到投石比赛了!”
十岁的嬴小乙拽着父亲嬴石的衣角,小短腿在青石板路上跑得飞快。
嬴石是咸阳城外的农夫,今日特意歇了农活,带着妻儿来赶热闹。
他笑着攥紧儿子的手:“慢些跑,摔着了可就看不成赛舟了。”
父子俩挤到西侧的投石场时,场中已经站了个精壮汉子。
那汉子赤着上身,古铜色的皮肤上满是汗珠,双手各拎着一个拳头大的石球,正是城西铁匠铺的掌柜黑虎。
“诸位乡亲!
今日投石,谁能比我扔得远,我便送他一把新打制的镰刀!”
黑虎的声音像洪钟般传开,人群中顿时爆出一阵欢呼。
嬴小乙踮着脚,看见场边立着根木杆,木杆上每隔一步就刻着一道痕。
“阿父,那是量距离的吗?”
“没错,”
嬴石点点头,“去年你王叔就是扔到第十九道痕,得了袋小米呢。”
说话间,黑虎已经摆好了姿势,他双脚分开与肩同宽,深吸一口气,猛地将右手的石球向前掷出。
石球在空中划过一道弧线,“咚”
地砸在地上,扬起一阵尘土。
负责丈量的小吏跑过去,用木尺量了又量,高声喊道:“黑虎,二十三步!”
人群中又是一阵叫好,黑虎得意地叉着腰,正要开口,却听见一个声音传来:“我来试试!”
众人回头,只见一个穿着粗布短打的青年走了出来,竟是城东货栈的伙计陈生。
陈生平日里沉默寡言,谁也没想到他会主动参赛。
黑虎挑了挑眉:“后生,你可别逞强,这石球可有三斤重。”
陈生没说话,只是拿起一个石球,学着黑虎的姿势站定。
他手臂较细,却格外稳,掷出的石球虽然弧线不高,却飞得极远,最终落在了第二十五步的位置。
“好!”
嬴小乙激动地拍着手,连嬴石也忍不住喊了声好。
黑虎愣了愣,随即大笑起来:“好小子,有两把刷子!
这镰刀归你了!”
陈生接过镰刀,腼腆地笑了笑,人群中顿时响起一片善意的哄笑。
东边的拔河场地此时已经热闹起来。
十根粗麻绳被牢牢系在木桩上,每根绳子两端各站着十个人,有农夫、工匠,还有几个穿着儒衫的书生。
“都抓紧了!
听我口令!”
负责指挥的是个老驿卒,他手中拿着一面小旗,高声喊道,“预备——拉!”
绳子瞬间绷得笔直,两边的人都涨红了脸,使劲往后拽。
靠近嬴小乙这边的队伍里,有个矮胖的厨子,他把绳子缠在腰上,双脚蹬着地面,嘴里还喊着号子:“一二!
一二!”
旁边的书生模样的人也不含糊,虽然力气不大,却死死抓着绳子不肯松手。
嬴小乙看得入了迷,也跟着喊:“加油!
加油!”
突然,“啪”
的一声,其中一根绳子断了,两边的人都摔在地上,引得众人哈哈大笑。
那厨子爬起来,拍了拍身上的土,笑着说:“这绳子也太不经拉了,明日我给大家做些肉包子,补补力气!”
人群中又是一阵欢笑,嬴石笑着对儿子说:“你看,输赢不重要,大家乐呵才好。”
日头渐渐升高,渭水之上传来一阵鼓声,最热闹的赛舟终于开始了。
二十艘小船在水面上排开,每艘船上有八个桨手,一个鼓手,船头还站着个负责指挥的人。
嬴小乙拉着父亲跑到河边,找了个高处站定。
“那是咱们村的船!”
嬴小乙指着最左边的一艘船,船上的人都穿着青色的短褂,正是他们村的村民。
鼓手是村里的老把式王伯,他双手握着鼓槌,眼睛紧紧盯着前方。
随着一声锣响,二十艘船同时出,桨手们整齐地划着桨,鼓声、呐喊声此起彼伏。
村里的船一开始落在后面,王伯急得满脸通红,鼓槌敲得更响了:“加把劲!
往前冲!”
桨手们咬着牙,加快了划桨的度。
嬴小乙在岸边跳着脚喊:“快!
快追上他们!”
周围的村民也跟着呐喊,声音盖过了其他队伍的助威声。
渐渐的,村里的船追了上来,与最前面的船并驾齐驱。
船头的指挥手是村里的后生大牛,他高声喊道:“大家再坚持一下!
胜利就在眼前!”
桨手们使出了浑身力气,船像离弦的箭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