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集 卫鞅的进言(2 / 3)

加入书签

拉着臣的衣角问,什么时候能天天吃上麦饼。

&0t;

嬴驷的睫毛颤了颤。

卫鞅知道,他想起了自己少年时微服私访,在乡下看见的那些骨瘦如柴的孩子。

&0t;现在,&0t;卫鞅的声音陡然清亮,&0t;关中的孩子,哪个不是面色红润?哪家仓里没有存粮?君上,那些贵族说新法严苛,可他们从未挨过饿,从未见过家人因为交不起赋税被卖为奴隶!

&0t;

四、铜爵里的酒

内侍端来酒爵时,卫鞅才觉自己的嗓子干得疼。

青铜爵碰撞的脆响,让他想起十年前,孝公在朝堂上举起酒爵,说&0t;变法若成,孤与商君共饮此爵&0t;的模样。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0t;商君觉得,秦国能称霸诸侯?&0t;嬴驷的手指摩挲着爵沿,酒液在爵中轻轻晃荡。

卫鞅仰头饮尽杯中酒,酒液辛辣,从喉咙一直烧到小腹。

&0t;臣敢断言!

&0t;他猛地将爵顿在案上,青铜与木案碰撞的巨响惊得烛火跳了跳,&0t;魏国经马陵之败,元气大伤;齐国虽强,却偏安一隅;楚国地大,却贵族林立,如同散沙。

&0t;

他走到地图前,手指重重按在函谷关的位置:&0t;只要君上坚持新法,五年内可收河西,十年可据崤函,十五年定能东出中原!

到那时,列国谁敢不仰我秦国鼻息?&0t;

窗外的风不知何时停了,殿内只剩下烛火的噼啪声。

卫鞅看见嬴驷的目光在地图上游走,从关中平原到河东之地,从函谷关到咸阳城,那目光里渐渐燃起了什么,像寒夜里被火星点燃的柴薪。

&0t;可那些旧贵族&0t;嬴驷的声音里带着犹豫。

&0t;君上!

&0t;卫鞅猛地转身,烛火在他眼中烧得更旺,&0t;商、周之所以衰亡,就是因为贵族特权太重,法度如同虚设!

秦国若要强盛,必须斩断那些盘根错节的旧势力!

&0t;

他忽然想起孝公临终前,拉着他的手说:&0t;鞅啊,变法难,守法更难。

你要帮着太子,把这条路走下去。

&0t;当时孝公的手枯瘦如柴,却握得那么紧,仿佛要将自己的余生都注入他的掌心。

五、匣子里的初心

卫鞅将最后一卷竹简放在嬴驷面前。

那卷竹简比别的都要旧,边角已经泛黄,上面的字迹却依旧清晰。

&0t;这是臣初入秦时,给先君的变法策。

&0t;他的声音放得极轻,&0t;当时臣说,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十年了,这句话臣时刻记在心里。

&0t;

嬴驷拿起那卷竹简,指尖拂过上面的字。

卫鞅看见他的指腹在&0t;便国不法古&0t;几个字上停留了很久,仿佛要透过竹片,触摸到十年前那个在朝堂上慷慨陈词的身影。

&0t;君上,&0t;卫鞅的声音有些哽咽,&0t;那些贵族说臣专权,说臣酷烈,可臣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秦国。

臣的爵位、俸禄,都是秦国给的,臣愿以这身血肉,护秦国周全。

&0t;

他忽然撩起衣袍,跪在冰凉的地砖上。

殿外的月光不知何时透了进来,落在他斑白的鬓角上。

&0t;臣恳请君上,莫要被那些片面之词蒙蔽。

看一眼关中的良田,看一眼军中的锐士,看一眼栎阳街头那些笑脸——那才是秦国真正的样子啊!

&0t;

嬴驷看着跪在地上的卫鞅,这个曾经在朝堂上舌战群儒的人,这个亲手铸造了秦国新法的人,此刻背脊却有些佝偻。

他想起小时候,曾偷偷躲在屏风后,看这个人给父亲讲变法,那时他的头还是黑的,声音洪亮得能震落殿角的灰尘。

&0t;商君起来吧。

&0t;嬴驷的声音里带着不易察觉的颤抖,&0t;这些账册,孤会仔细看。

&0t;

卫鞅起身时,膝盖在砖地上磨出了轻响。

他将木匣合上,听见里面竹简碰撞的声音,像极了这些年秦国一步步向前走的脚步声。

六、宫门后的星光

走出宫门时,已是深夜。

星光洒在宫道上,像铺了一层碎银。

卫鞅回头望了一眼那巍峨的宫殿,檐角的铜铃在夜风中轻轻摇晃,出细碎的声响。

他不知道嬴驷最终会如何决断,但他知道,自己已经把该说的都说了。

那些账册里的数字,不只是冰冷的记录,那是无数秦人的汗水,是渭水边新抽出的稻穗,是战场上士兵们紧握的戈矛,是栎阳城里渐渐多起来的笑声。

卫鞅握紧了揣在怀里的半块麦饼——那是今早出门时,邻居老妇人塞给他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