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集 卫鞅的布局(3 / 4)

加入书签

族的这一计又再次落空了。

第九章:孝公驾崩

然而,就在这朝堂纷争不断,局势紧张之时,孝公终究还是没能熬过病痛,溘然长逝。

整个栎阳城都笼罩在哀伤之中,百姓们纷纷身着素衣,为孝公哀悼。

而对于那些旧贵族来说,他们觉得机会来了,加快了他们废除新法的步伐,四处活动,串联各方势力,朝堂局势愈紧张,仿佛一点火星就能引爆一场大战。

公子虔更是积极奔走,他对那些旧贵族说道:“如今君上已逝,太子新立,正是咱们扳倒卫鞅,恢复旧制的最佳时机,大家可都要齐心协力啊!”

众人纷纷响应,准备在新君登基之时,向新君施压,让其废除新法,处置卫鞅。

第十章:太子登基

在一片悲痛与动荡中,太子驷顺利登基。

朝堂之上,气氛压抑而凝重,新君面沉如水,心中明白自己即将面临诸多棘手的难题。

旧贵族们迫不及待地上奏,请求新君即刻废除新法。

卫鞅则率领着一众支持新法的官员,恳请新君以秦国长远计,继续推行变法。

新君看着两方人马,并未当场表态,只是让众人先退下,再做思量。

他回到后宫,独自在书房中,看着堆满案几的奏疏,眉头紧锁。

他深知新法对秦国的重要性,可旧贵族的势力也不容小觑,若处理不好,恐朝堂大乱。

于是,他决定先派人去民间仔细探查,看看百姓对新法的真实看法,再做定夺。

第十一章:民间实情

派出去的官员陆续回禀,所到之处,虽仍有部分百姓抱怨新法严苛,但更多的是感激新法让他们有田可种、有粮可收,生活比以往安稳太多。

新君心中渐渐有了决断,可如何平衡新旧势力,依旧是个棘手难题。

他深知若是强行打压旧贵族,可能会引起朝堂动荡,但若顺着他们的意思废除新法,那秦国这些年的努力就将付诸东流。

就在新君为此事烦恼不已之时,公子虔又进宫面见新君,试图再次劝说新君废除新法,打压卫鞅。

第十二章:公子虔施压

公子虔见新君迟迟未表态,按捺不住,亲自进宫面见新君。

他以长辈的身份,苦口婆心地劝说新君要顾及公族颜面,不能让秦国被外姓之人掌控,废除新法才能让秦国回到正轨,言辞之间,对卫鞅满是不满与愤恨。

“殿下啊,那卫鞅本就是外姓之人,靠着变法得势,如今越不把我等旧族放在眼里,若不加以遏制,秦国的根基可就要动摇了呀!”

公子虔一脸痛心疾地说道。

新君驷微微皱眉,心中对公子虔的话虽不全然认同,但也不好当面驳斥,只是说道:“王叔,此事孤心中自有计较,您先回府吧,待孤再斟酌斟酌。”

公子虔见新君不为所动,心中虽有些恼怒,但也无奈,只得退下,想着后续还要再想办法推动此事。

第十三章:卫鞅进言

卫鞅也进宫求见新君,呈上了这些年变法的详细账目,展示了秦国国力增长的数据,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表明只要继续坚持新法,秦国定能称霸诸侯,成为天下第一强国,恳请新君莫要被旧贵族的片面之词蒙蔽。

“陛下,您看这新法推行以来,秦国的粮食产量逐年递增,军队战斗力也大大提升,百姓富足,此乃秦国兴盛之兆啊!

若此时废除新法,那之前的努力都将白费,还望陛下三思。”

卫鞅言辞恳切地说道。

新君看着那些详实的数据,心中更加倾向于继续推行新法,可旧贵族那边的压力也让他头疼不已,当下还是没有明确表态,只是安抚了卫鞅一番,让他先回府等候消息。

第十四章:朝堂对峙

朝堂之上,公子虔与卫鞅再次针锋相对。

公子虔指责卫鞅变法以来,得罪了太多公族,让秦国根基不稳,“卫鞅,你看看如今这朝堂,被你搅得乌烟瘴气,多少公族因你而怨声载道,若再不废除新法,秦国怕是要大乱啊!”

卫鞅则反驳若没有打破旧制,秦国只能永远做那任人欺凌的弱国,“陛下,臣变法皆是为了秦国能强大起来,旧制腐朽,若不革新,秦国怎能在这乱世之中立足?那些旧贵族不过是舍不得他们的特权罢了,怎能因他们的一己私欲,而阻碍秦国的展呢?”

新君看着两人争执,心中已有了计较,却依旧未表明态度,让这场朝堂风暴继续积蓄着能量,他想看看双方后续还会使出什么手段。

第十五章:新君决断

经过多日的思量与权衡,新君驷终于下了决断。

他站在朝堂之上,高声宣布,新法于秦国功大于过,当继续推行,只是在执行过程中,可适当调整一些过于严苛之处,以平衡各方。

此言一出,旧贵族们脸色铁青,他们没想到新君最终还是选择了支持新法,心中虽愤恨不已,却也不敢当面违抗新君的旨意。

卫鞅则长舒一口气,心中感激新君的明断,他知道,这场关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