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8章:温婉可人的末代公主(1 / 3)

加入书签

平壤公主轻轻擦去母亲崔氏脸上的泪痕,强忍着酸涩笑道:“阿妈,别再哭了,我先给你们介绍一下,这位是贞妃娘娘。

崔氏等人纷纷恭敬地冲着孙艺贞行礼问好。

孙艺贞福了福身礼貌回应。

紧接着,平壤公主笑盈盈地说道:“阿妈,我这次回娘家带了些大唐的特产。”

崔氏难掩欣喜地回道:“妍儿你回来就好,一路上车马劳顿的,还带这么多东西多辛苦。”

平壤公主声音柔缓却带着底气:“阿妈,你和嫂嫂过来看看。”

崔氏看到停在院子里的十几辆马车,车厢用青布盖着,隐约能看出里面堆得满满当当。

平壤公主朝家仆吩咐道:“都搬下来,先入库房。”

家仆们应声上前,掀开布帘开始卸物。

先是几匹流光溢彩的锦缎被抬下来,蜀地云锦的缠枝莲纹在日头下泛着珍珠光泽,吴绫轻薄如雾,抖开时竟能透过光线看到对面的人影。

崔氏伸出手,指尖轻轻拂过云锦的纹路,喉咙里发出一声喟叹:“这大唐的云锦色泽光丽、图案华美,果然是寸锦寸金的瑰宝。”

看到母亲崔氏身上的衣裳,还是三年前的旧衣裳,平壤公主眼眶泛红地说道:“阿妈,女儿带了百匹云锦,五十匹吴绫,你和嫂嫂挑喜欢的花样,多做几身新衣裳。以前家里的旧衣,该换啦。”

崔氏望着那些堆成小山的绸缎,抹了把眼角,声音带着几分现实的酸楚:“有了这些大唐的好物,拿去变卖些,家里的日子……至少能多撑好几年了。”

平壤公主听着这话,心里像被针扎了一下,闷闷地疼。

她只想着让家人过得体面些,却忘了如今的高家早已不是当年的王族,这些在她看来寻常的物件,竟成了能帮衬家用的救命钱。

她别过脸,悄悄吸了吸鼻子。

李氏站在一旁,看着那些绣着鸾鸟、瑞草的云锦,眼睛都直了。

曾经身为高句丽储君正妻的她,亡国后的三年来没做过新衣裳,此刻忍不住伸手摸了摸一匹海棠纹的吴绫,指尖的触感细腻得让她心头发颤,脸上却不好意思地红了红。

女人都是爱美的,更何况李氏还是享受过太子妃待遇,曾经锦衣玉食过的女人。

高南福站在几步外,看着那些被搬下车的东西,嘴角勾起一抹冷笑。

百匹绫罗绸缎?

几十盒大唐宫廷点心?

在他眼里,这些不过是林浪施舍的残羹冷炙,是妹妹用故国尊严换来的“恩赏”。

高南福的脸上却掠过一丝不屑,胸口的戾气又翻涌上来。

在他看来,妹妹从大唐带回来的这些小恩小惠,是对亡国后高家的侮辱。

殊不知,平壤公主是心疼娘家人,想让家人的日子在亡国后过得没那么苦。

家仆们还在继续搬卸。

尚食局的玫瑰酥、桂花糕装在描金漆盒里,甜香飘得老远。

百坛葡萄酒被稳稳放在地上,陶坛上的红绸飘带看着就喜庆,酒坛上的商标居然是拉菲品牌。

一看就是林浪提供的拉菲葡萄酒配方酿酒技术,让义兄李治在大唐创立的拉菲葡萄酒厂。

也他娘的没谁了。

白玉错金的茶具摆出来,壶身“松风明月”的刻字苍劲有力,配着玛瑙杯流光溢彩。

那面螺钿屏风展开后,长安的曲江流饮、雁塔题名跃然其上,螺钿在光线下变幻出虹彩;还有一柄赤金镶玛瑙的如意,柄上“富贵长春”的字样闪着暖光。

各种现代玻璃器具和一些现代工艺的生活用品,被小心翼翼的搬下马车时,在古代人眼中都是高端大气上档次。

崔氏第一次见到晶莹透明的玻璃制品,看到高脚杯和各种款式的玻璃杯,惊叹道:“哇,我还从未见过如此精致漂亮的器皿!”

李氏拿起一面塑料摆台镜子,照了照面容,惊叹道:“哇,这面镜子比铜镜照人亮堂多了!”

而高宝藏的目光早被那百坛葡萄酒勾住了,浑浊的眼睛亮得惊人。

他踉跄着往前凑了两步,喉咙滚动着,手指几乎要碰到酒坛的泥封——亡国后喝的都是些粗劣烧酒,这般醇厚的长安佳酿,他已有三年未尝了。

如果不是林浪在场,高宝藏已经迫不及待的打开一坛酒,当场就一醉方休。

因为他在沦为亡国之君后,早就染上了酒瘾,终日借酒消愁,喝的酩酊大醉。

“妍儿,这些……都是给家里的?”崔氏看着眼前琳琅满目的新奇物件,恍惚间竟有些不真实,拉着女儿的手又紧了紧。

平壤公主含笑说道:“阿妈,这些护肤品和化妆品,都是陛下从沪上国带到大唐的,你看你的皮肤干的,长了好多皱纹。”

“这是日霜,白天抹的。”

“这是晚霜,晚上涂的。”

“这是眼霜,涂抹在眼眶周围的。”

“还有白天出门时涂的防晒霜呢!”

“阿妈,总之你和嫂嫂平时每日净面后涂抹一些化妆品,皮肤就会变好哦。”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