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章 卫道(2 / 3)
附庸倾向于此);
有嚷嚷着按功劳大小分地盘、各回各家的(一些实力较弱的豪强);
还有人以突厥特使马首是瞻,暗示需要得到突厥大可汗的首肯与支持(刘武周、薛举等与突厥关系密切者)。
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谁也说服不了谁,谁都想为自己争取最大的利益。
原本庄严肃穆的皇宫大殿,此刻竟如同市井菜场一般。
李秀宁冷眼旁观着这一切,心中清明。
她知道,这才是真正的难关。玉玺只是一个引子,真正的较量,在于权力和利益的重新分配。
她悄悄握紧了袖中的那枚玄鸟私印和锦囊,杨子灿的信仿佛在提醒她——“盟军如狼,内斗在即”。
三
就在大殿内吵得不可开交之际,殿外忽然传来一阵沉稳而有力的脚步声,伴随着一个苍老却中气十足的声音:
“诸位!争来争去,可曾问过这关中百姓,可曾问过这天下民心?”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一名身着紫色朝服、须发皆白、面容清癯的老者,在两名仆从的搀扶下,缓缓步入大殿。
他虽然老迈,腰杆却挺得笔直,眼神锐利如鹰,扫视全场,自有一股不怒自威的气势。
正是此前闭门不出、谢绝一切访客的前西京留守,卫玄卫文升!
他的突然出现,让所有人都吃了一惊。
连李渊都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面露讶异之色。
卫玄是杨广托付西京的重臣,是关陇门阀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态度,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旧隋势力乃至关陇集团对眼前这场“盛宴”的看法。
“卫公?”
李渊率先开口,语气带着一丝谨慎的客气:
“您老身体不适,何以亲临至此?”
卫玄停下脚步,先是对李渊微微拱手,算是行了礼,然后目光再次扫过众人,最终落在了李秀宁身上片刻,才缓缓开口道:
“唐公,诸位将军、大王。老朽本已是风中残烛,不欲再过问世事。然,眼见这帝都易主,天下板荡,有些话,如鲠在喉,不吐不快。”
他顿了顿,声音提高了几分:
“隋室失德,天下共弃,此乃天数。然,改朝换代,非是儿戏!绝非谁先踏入这皇宫,谁抢到了一方印信,便可自称天命所归!”
他这话,隐隐指向了李秀宁,也否定了单纯以武力或先入为主决定天下归属的逻辑。
“治国平天下,需有德者居之,需有能者担之,更需……得到这天下士民,尤其是关陇、山东、江南各地士族豪强的拥戴!”
卫玄的目光变得深邃,“尔等在此争吵不休,可曾想过,这大兴城外的千里关中,这广袤的天下州县,是否真心愿意奉尔等为主?尔等的政令,能否出得了这皇宫大殿?”
这番话,如同重锤,敲打在每个人的心上。他们确实打下了长安,但这并不意味着就得到了天下。
各地门阀、豪强、甚至隋朝旧臣,都在观望。没有他们的支持,所谓的政权,不过是无根之萍。
李密眼神闪烁,接口道:
“卫公所言甚是。故而,我等才需尽快定下章程,或拥立明主,或推举贤能,以安天下之心。却不知卫公,有何高见?”
他将皮球又踢了回去,想看看这老狐狸到底支持谁,或者想得到什么。
卫玄却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话锋一转:
“高见谈不上。老朽只想提醒诸位一句,这大兴城,乃至整个关中,并非无主之物。越王杨侗,乃先帝嫡孙,聪颖仁孝,若能奉之为主,既可安抚隋室旧臣,亦可彰显诸位并非为了一己私利,而是为了匡扶社稷,延续大统,如此,天下归心,或可期也。”
他终于抛出了“越王杨侗”这张牌!
李秀宁心中冷笑,果然如此。
卫玄这等老臣,内心深处还是倾向于杨氏皇族,希望能有一个过渡,维持旧有秩序的一部分。他此刻提出杨侗,既是制衡李唐和其他反王的手段,也是为了保住关陇集团的利益。
然而,他并不知道,他口中的“聪颖仁孝”的越王杨侗,早已不在其府邸,而是被鬼谷道秘密带走,此刻正不知在何处颠簸。
李渊的脸色,更加难看。
卫玄支持杨侗,无疑是在削弱他李唐称帝的合法性。
李密则眼中精光一闪,似乎觉得这是个不错的提议,可以借此压制李渊。
就在众人因卫玄的出现和提议而心思各异,争论焦点似乎要转向寻找和拥立杨侗时——
“报——!”
四
一声急促的传报声从殿外响起,一名联军斥候浑身浴血,连滚爬爬地冲进大殿,扑倒在地,气喘吁吁地喊道:
“禀……禀唐公、魏王、诸位大王!不……不好了!河东急报!李世民将军……李世民将军他……他率残部,与刘武周部将尉迟恭合流,突袭攻破了龙门山隘口,正……正朝着长安方向疾驰而来!距离长安已不足二百里!”
“什么?!”
“李世民没被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