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章 见问(2 / 3)
命,去拼、去搏、去建设出来的?!”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他几乎是嘶吼出这句话,枯瘦的身躯在风中摇摇欲坠:
“这重,是开疆拓土之重!是治国安邦之重!是抵御外侮之重!是……是哪怕背负万世骂名,也要为后世子孙,打下一个太平基业、万世格局之重!!”
他猛地指向城下那些沉默的反王:
“而尔等!哈哈哈……尔等承了什么重?!”
“尔等只看到了皇冠的荣耀,看到了权力的甘美!尔等可曾想过,这皇冠之下,是亿万生民的期盼,是祖宗社稷的责任?!鼠辈起兵,当真是因为活不下去了?还是因为……朕的所为,动了你们关陇门阀、山东士族的口中之食?!还是因为,尔等背后,有那些见不得光的势力,在煽风点火,推波助澜?!”
“一切,源于革变!源于失去!”
杨广的声音带着洞悉一切的悲凉与嘲讽:
“权及资财,要重分,新势欲起,旧势不甘……所以,尔等反了!用百姓之尸骨,来铺就你们通往权力巅峰的路!”
“朕说的,可对?!”
城下,李渊面色铁青,嘴唇翕动,却发不出任何声音。
李密眼神闪烁,智计百出的他,此刻竟找不到一句可以反驳的话。
窦建德眉头紧锁,王世充眼神阴鸷,刘武周、罗艺面露沉思,薛举则低垂着头,不知在想什么。
惭愧?或许有那么一丝,但更多的,是一种被戳穿心思的恼怒,以及……对那顶皇冠更加炽热的渴望!
杨广看着他们的沉默,眼中最后一丝光芒,仿佛也随之黯淡了下去。那是一种彻底的、心灰意冷的失望。
“看看尔等作为,反就反了,还要认那突厥野狗为父,丢人!”
“什么白旗之盟,什么和亲交好,什么兵马相助……哈哈,引狼入室,贻笑千古!”
“罢了……与夏虫语冰,徒费口舌。”
他疲惫地摆了摆手,声音变得更加微弱,却带着一种最终的决断:
“朕……累了。”
“这万里江山,这千斤重担,朕……扛不动了。”
他顿了顿,用尽最后的力气,终于宣布了那个石破天惊的决定:
“朕,决定……禅位。”
“当于甲子日传位于皇太孙,杨侑。”
“今……可……休战一日。”
“让尔等……也好好想想。想想朕今日之言,也想想……你们自己的路。”
“明日,死战!”
说完,他不再看城下一眼,在众人的搀扶下,缓缓转过身而去。
那佝偻的背影,在血腥的城头,显得无比落寞,无比苍凉。
五
杨广那嘶哑却如惊雷般的“休战”提议,如同在滚沸的油锅里骤然投入了一块寒冰,瞬间引发了一场无声却剧烈的爆炸,其冲击波席卷了整个战场。
城上城下,数十万军民,无论是拼死守城的隋军,还是疯狂攻城的联军,都在这一刻陷入了巨大的茫然与错愕。
攻城槌停滞在半空,云梯上的士兵僵住了攀爬的动作,弓弩手引而不发,所有人的目光都下意识地投向了各自的主将,投向了那高坡之上代表着反隋盟军意志的核心。
李渊的脸色,从最初的铁青,转为一种难以形容的复杂。
他握着剑柄的手,指节因过度用力而微微颤抖。杨广未死带来的法理冲击,那番直指门阀私心的诛心质问,尤其是最后那看似疲惫、实则蕴含无限锋芒的“禅位”宣言,都像一根根无形的针,刺破了他精心营造的“拯民于水火”的正义外衣。
他需要时间,需要时间来消化这惊天变故,需要重新评估杨子灿和城内守军的真实意图与实力,更需要……紧急弹压内部可能因此产生的、致命的动摇情绪。
他甚至能感觉到身后窦建德、王世充等人投来的、含义各异的目光。
李密,同样陷入了短暂的失语。
他素以智计闻名,善于操弄大势,然而杨广的“死而复生”及这番临终对话,完全超越了他所有的推演。
他飞快地算计着:强攻?在敌军士气因杨广现身和血腥立威而有所提振,而己方军心明显受挫的当下,绝非上策。
更何况,杨广直言禅位,这其中是否有诈?是否是为了给杨侑平稳接管权力争取时间?他需要与麾下谋士重新谋划,更需要紧盯李渊和其他反王的动向,防止有人借此机会背后捅刀。
窦建德眉头紧锁,他出身底层,对杨广那番关于“民生”的质问感触尤深,不禁想起了自己起兵的初衷,一时心绪纷乱。
王世充眼神闪烁,更多地是在权衡利弊,计算着如何在这场突如其来的变局中攫取最大利益。
刘武周、罗艺则面露凝重,暗自警惕。薛举低垂着头,心中苦涩更甚,他只觉自己在这盘大棋中,愈发像个无足轻重的棋子。
一种诡异的默契,在反王们之间无声地达成。
没有号令,没有旗语,前线那些早已被城头惨状和皇帝现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