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契阔(2 / 3)

加入书签

/p>

杨子灿身着玄色亲王冕服(九章纹),头戴远游三梁冠,由礼官引导,步履沉稳地行至太极殿丹墀之下。

他面容柔和,不喜不悲,穿越者的灵魂总是让他不由自主地以一种抽离的心态观察着这盛大而古老的仪式和周围的世界,而心中却时时刻刻保持着警惕和清醒。

随后,正阳公主杨吉儿由女史、傅姆引导,自后宫而出。

她头戴九树花钗博鬓,身着深青色祎衣,画翚赤质五色十二章,腰佩双瑜玉,行步之间,环佩叮咚,仪态万方。

虽红纱覆面,难掩其皇家公主的端庄与此刻复杂的心绪。

她缓步至上清观三清殿御前,向强撑坐于銮舆上的父皇杨广及母后萧氏行拜礼。

御座两边,是监国代王杨侑、长公主南阳公主杨庆儿。

而下首两侧班位,则是宗室王公、在朝的文武大臣。

甚至,还有邀请观礼的外宾,如来自西域波斯、沙珊等国的使臣,朝鲜半岛非敌对的百济和新罗使臣,至于杨子灿或者大隋的死对头——高句丽的莫离支渊爱索吻绝对不会派人来凑这个热闹。

倒是倭奴国派来的使臣,让阿布甚是在意,推古天皇和摄政圣德太子竟然早在今年七月再一次派来了那位小野妹子,汉名被裴矩起为苏因高。

早在粟末地推行互换贸易开始,阿布就和推古天皇以及圣德太子(厩户皇子)有了联系,倭奴国皇室还通过直接负责硫磺、金、银、铜等物资互换钱币、丝绸、瓷器、茶叶、书籍等的忠臣太仓,邀请自己或粟末第贵族访问。

只是因为各种原因,未能成行,等杨子灿进入大隋朝堂之后,便通过派遣大隋使者和僧人通过书信互致问候。

原本这小野妹子已经完成了两次来隋朝拜,仍然带来了数量可观的生口(小美女),但其目的并不纯粹。

表面上,倭奴国的国书中言明派遣小野妹子出使大隋,是为了“倭皇敬大隋帝国皇帝陛下……大隋之国,天朝大国,礼义之邦,故遣朝贡。我夷人,僻在海隅,不闻礼义,是以稽留境内,不即相见。今故再遣小野妹子等,冀学大国惟新之化……”

狗屁!

实际上,还不是看大隋乱起、国力日衰,便就近观风待雨,好浑水摸鱼。

更重要的是,倭奴国皇室已经确定,杨子灿手里有他们不得不要的重宝:倭奴国国王印,上任天皇的传位诏书!

……

琢磨间,庭上众人只见杨广由两名内侍左右搀扶,颤颤巍巍起身、挣扎着亲自执起杨吉儿的手,缓缓而郑重地将其交予跪拜受命的杨子灿手中。

这一“授女”之礼,象征着皇室将公主托付于臣子,寓意深远。

碰触之间,阿布觉得杨广的手湿冷而颤抖,声音微弱却清晰:

“朕……以吉儿托付卫王,望尔……同心同德,永固宗藩……”

“儿臣,敢不竭诚尽力,护佑公主,效忠陛下!”

杨子灿叩首,声音洪亮,回荡在寂静的广场上。

这一刻,他感受到无数目光聚焦于身,有羡慕,有审视,更有隐藏在暗处的不明敌意和算计。

核心礼仪,在庄重而略带悲壮的氛围中完成。

皇帝、皇后受群臣拜贺后,因杨广体力不支,宫廷宴席从简。

似乎谁也没有提醒或在意卫王和公主的婚礼,并没有什么前奏程序,如纳采、问名与纳吉、纳征、请期这些。

倒是册封公主之事早就有了,所以正阳公主的嫁妆中,自然有着制册、宝玺和服饰等物。

随即,庞大的送亲仪仗准备启程,前往位于洛阳城内的卫王府。

卫王府,亦即此次婚礼的公主府,并未另辟新邸,而是沿用杨子灿在洛阳的官方府邸。

此府,位于东都城北的道德坊。

道德坊东临时邕坊,西接惠和坊,北望邙山,南近宫城,乃洛阳显贵聚居之地,坊内多达官邸宅,环境清幽且戒备森严。

卫王府邸占道德坊东南隅,规模宏敞,亭台楼阁俱全,足以匹配亲王与公主的身份。

之所以选择道德坊,杨子灿也有其深意。

此地,与他暗中安置部分心腹力量及秘密联络点的积善坊旧宅仅相隔两坊之地!

积善坊位于洛阳城西北部,南临淳风坊,北靠外郭城墙,其内的余庆里,正是杨家早年旧产,也是杨子灿入京之后长居的所在之一,另一处是景行坊和通里。

积善坊庆余里的宅子,多是杨子灿及其妻妾居住;而景行坊和通里的宅子,原是父母杨继业(大屋作)和王蔻(杨蔻,杨爽之女,王氏是跟母姓)年轻时期的居所。

送亲队伍,浩浩荡荡从宫城出发,沿天街而行,鼓吹喧天,幡幢蔽日。

百姓沿街围观,试图一睹公主与卫王风采,也为这动荡时局中难得一见的皇家盛事增添了一丝虚幻的繁华。

至道德坊卫王府,府门早已装饰得富丽堂皇。

杨子灿与杨吉儿在赞礼官的唱引下,完成了一系列繁琐却寓意吉祥的仪式,如“跨马鞍”(寓意平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