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 素问(3 / 6)
死寂的潭水中投入一块巨石!
李世民眼中猛地爆发出精光,但随即又迅速黯淡下去。
这,是一个巨大的变数,但…远水难救近火。
杨子灿人虽离开,但他布下的这座死亡囚笼,却依旧牢固无比!
屈突通、段达诸将皆是稳重之辈,绝不会因主帅暂时离开而放松警惕。
反而,这可能促使他们更加谨慎,严防自己趁机突围。
“知道了。”
李世民的声音恢复了平静,甚至带着一丝疲惫,“下去好生歇息吧。”
斥候被扶下,帐内再次陷入沉默,一种希望乍现却又瞬间破灭的沉重压抑感弥漫开来。
李世民走回舆图前,目光死死盯着韩城周边每一处山川河流。
不能急,不能乱。
杨子灿离京,或者是一个巨大的阴谋,或者是洛阳必有大变,这或许是机会,但绝不是现在。
必须等待,等待一个真正的、对方不可避免会出现的破绽。
“传令各部,严守城防,节省粮秣,没有我的命令,不许再出战。”
他缓缓下令,语气中带着一种压抑的决绝,“我们要等下去。就算要死,也要耗掉杨子灿最多的兵力,为父兄南下争取时间!”
他要让李渊,让天下人都看看,他李世民即便身陷绝境,依旧是一根啃不动的硬骨头!
这份被围困的“功绩”,将成为他未来争夺最高权力的重要资本,但也无疑会加深他与顺利留守太原、扩充实力的兄长李建成之间的悬殊对比与潜在嫉恨。
困守孤城,损兵折将…这口气,他必须咽下。
六
太原腹地,晋阳城外。
“突厥大军”兵临城下。
白色的突厥旌旗随风招展,来自突厥和西域工艺的奇形怪状的钝兵器,以及来自大隋中原制式和工艺的汉式刀枪,如林密布,格外显得震撼而残酷。
十多万的全副武装的突厥骑士,加上超过一到两倍的披甲战马,带来的冲击感和压迫感,让这座北方雄城也为之颤抖。
城头上,留守太原的左光禄大夫、太原道招慰大使李孝恭(断臂,李渊侄子)脸色发白,强作镇定。
他的身边,是协助李留守的一干文武将领,如司马刘文静、准女婿柴绍、盛彦师等,亦是面色凝重无比。
“突厥…突厥不是来帮我们的吗?为何…为何兵围晋阳?”
李孝恭的声音,有些发颤。
这位准亲王,本以为来的会是安然养身守家、筹备粮草辎重,从来没想到是这看似稳如泰山、波澜不惊的李唐后花园,竟然会遭遇这铺天盖地的刀兵。
突厥人,不是已经和自家叔叔唐公永结秦晋之好了?
再退一步来说,李唐一家不就是突厥可汗的御下之臣?
哪有一个主子,来围困一个忠心耿耿臣子的道理?
“大人,看来突厥人一直是包藏祸心啊!”
作为当年结盟和和亲的亲历者和参与者,刘文静沉声道:
“如今,唐公与诸位亲王主力皆战于河东,这晋阳城中守军不足三万,这…如何是好?”
作为李唐大军的司马,刘文静的文韬武略自是够的,但是在绝对的力量面前,任何技巧都显得苍白无力。
七
城下,中军白质黑狼大纛之下,素鼎方雄(苏定方)驻马而立,望着晋阳城头,嘴角带着一丝冰冷的笑意。
“传令下去,给城里送信。”
他对手下吩咐道,声音洪亮,用的是汉语,“就说我突厥大军远道而来,助唐公伐隋,人困马乏,请齐王殿下打开城门,犒劳三军,让我等入城休整!”
这话语看似客气,实则嚣张至极,充满了威胁的意味。
“无耻胡虏!”
李孝恭在城头上听得真切,气得浑身发抖,“让他们滚!想要太原家庙,除非从吾尸身上踏过去!”
“大人息怒!”
刘文静连忙劝阻,“突厥势大,不可力敌!当…当虚与委蛇,拖延时间,速派快马向唐公求援!”
“求援?父兄远在河东,自身难保,如何来得及!”
李孝恭虽是一贯豪横,但却也知形势比人强,冷汗涔涔而下。
他此刻才深切感受到,离开了叔父家族的庇护,面对真正的强敌,他是何等无力。
这种无力感,与城外突厥的威胁,以及内心深处对自己在李唐家族中的地位担忧交织在一起,让他焦躁无比。
“快……派得力死士,向……唐公告急!”
晋阳留守李孝恭,发出了最重要的一条命令。
八
素鼎方雄在城下等了片刻,见城上并无开门之意,也不意外,冷笑道:
“既然断臂的李孝恭不舍,那我等只好自己取了。”
他缓缓抬起手。
身后,数十架临时赶制的简易投石机被推了上来,更有数以万计的突厥骑兵下马,手持弓箭,对准了城头。
一场实力悬殊的攻城战,一触即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