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暮愿(2 / 4)

加入书签

外候的密报……不断传来。

对于江陵合围稳步推进,三路大军步步为营,老臣们略感欣慰,但这欣慰很快就被冯盎军遭遇的种种“意外”所冲淡。

“掘人祖坟!散布瘟疫!袭击粮道!鬼谷道……竟猖獗歹毒至此!此等行径,天人共愤!若抓到这些魑魅魍魉,必将其碎尸万段!”

老将军来护儿气得须发皆张,一拳砸在案几上,震得茶盏乱响。他一生征战,最重军人荣誉,对此等阴损手段深恶痛绝。

随着情报的逐渐增多,主要是白鹭寺开始重点关注以及各种军报的证实,神秘异常、实力强大的鬼谷道正式走入了帝国的注视之中。

“弘大(裴矩字)兄,苏威兄,鬼谷道踪迹诡秘,行事狠辣,难以捕捉。然江南乃财赋重地,不容有失。当务之急,是稳住建功(冯盎字)军心,全力保障江陵战事后勤,只要萧铣一灭,江南大局可定,鬼蜮之辈便失一巢穴。”苏

威捻着胡须,眉头紧锁,声音沉稳却带着深深的忧虑。

裴矩目光深邃,缓缓道:

“无为(苏威字)兄所言甚是。然依我看,鬼谷所图,绝非一城一地。其一边在江南兴风作浪,一边又煽动北方鼠雀谷会盟,突厥人送去大量金银而非实用物资,此举耐人寻味,似在刻意挑起内斗,消耗各方实力。江南、江北,看似两处战场,实则为一体鬼局。朝廷需有通盘考量,不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他心中那份关于幕后还有“黄雀”的猜疑,愈发强烈,但此事太过惊世骇俗,没有确凿证据,他不敢轻易在政事堂上宣之于口,只能旁敲侧击。

当北方鼠雀谷会盟的荒唐细节通过不同渠道陆续传来时,政事堂内先是死一般的寂静,随即一片哗然!

“沐猴而冠!一群跳梁小丑!竟搞出什么‘盟侯议事会’,还按票数决策?滑天下之大稽!”

几位性格刚直的官员忍不住出声鄙夷。

“莫要轻敌。”

萧瑀面露忧色,摇头道,“虽看似荒唐,然其实力不可小觑。李渊老谋深算,根基深厚;李密虽败,余威尚在,又得王世充部众;窦建德在河北颇得民心;刘武周、梁师都等辈皆拥兵自重,悍勇难制。”

“如今这群人聚在一起,虽各怀鬼胎,互相牵制,但若真被逼到绝境,亦恐爆发出惊人破坏力,成大患啊。卫王(杨子灿)在长安,压力不小。”

“哦?还有此事?”

裴矩眼中精光一闪,仿佛捕捉到了什么,“听闻突厥人送去大量金银珠宝,却无一粒粮食、一把刀剑?呵呵,此举……倒不像是真心支援,反倒像是有人刻意为之,投下香饵,驱狼吞虎,坐收渔利啊。”

他捋着胡须,语气意味深长。

他似乎隐隐感觉到,有一双看不见的手,在同时操控或影响着突厥和中原乱局的走向,这手法……让他感到一丝熟悉的心悸,甚至下意识地联想到了那位远在长安、却能左右突厥局势的年轻卫王。

可老奸巨猾如他,却是始终不说只言片语,只是在心底最深处偷偷计较。

经过激烈的讨论和权衡,并与来自长安的杨子灿的意见进行沟通后,政事堂最终达成艰难一系列共识,其实这也是早时候杨广、萧后、萧瑀、杨子灿、杨侑等人在观文殿秘议的重要方针:

江南战事优先,集中朝廷所能调动的一切资源,支持张镇周、冯盎等人,速灭萧铣,彻底平定南方!

对北方联盟,暂取战略守势,严令河东皇甫无逸、绛郡元文都、以及坐镇长安的卫王杨子灿统筹指挥,依托潼关、河东等坚城,深沟高垒,挫其锐气,同时利用灰影等力量,设法离间分化,促其内乱。

所有重大决策,都会形成简要文书,送入上清观,由杨广最终裁夺(虽然大多数时候他只是用眼神或微不可察的动作表示知晓,实际决策权已逐渐落在政事堂、杨子灿以及前线将领手中)。

而另一项极其重要、带有强烈象征意义和政治宣示作用的工作,也在刑部、大理寺、御史台以及白鹭寺的协同下,紧锣密鼓地进行——处置宇文逆党,明正典刑!

此事由以铁面无私着称的大理寺卿郑善果和神秘莫测、直属于皇帝(现在可能直接向杨子灿或萧后负责)的白鹭寺首领“无面”共同主持。

所有擒获的宇文氏核心成员及其重要党羽,经过数轮严密审讯、反复核对战功记录(确认是由谁擒获)、严格验明正身后,他们的累累罪行被详细罗列,准备进行一场规模空前、仪式感十足的公开处刑。

步骤,极其严密且要刻意公开化——昭告天下:

有司审定,犯的画像和详细罪行刊印成告示,不仅贴满洛阳大街小巷,还通过驿站系统发往天下各主要郡县,务求让所有臣民都知晓宇文氏悖逆弑君、祸国殃民之罪。

钦天监事、选定吉日(实则煞日)。

钦天监“奉命”精心选择了一个“大凶”之日行刑,对外宣称是以至煞之气冲克逆贼之魂,令其永世不得超生。

精心挑选,布置刑场。

尽管具体地点皇帝一直未定,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