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霍邑(2 / 4)
>
宋老生得到消息,如遭雷击!
东城未平,西门又破?哪里来的这么多敌军?皇甫无逸的援军?怎么可能毫无征兆?他脑中一片混乱。
这支所谓的“河东援军”,自然是暗中的粟末地灰影与明面上的鬼谷道“合作”的杰作!
鬼谷道,合作的是李密!
鬼谷道负责提供隋军旗号、衣甲和情报,甚至可能安排了内应;而殇则利用灰影的力量,抽调了军中绝对忠诚的死士,执行这次致命的欺诈行动。
双方目的不同却暂时一致:鬼谷道要制造最大混乱,让霍邑之战变得惨烈,最好两败俱伤;而殇,则要制造一个让宋老生不得不考虑撤退的“绝境”。
五
此刻,霍邑城内已陷入一片混乱。
东城还在血战,西门火光冲天,喊杀声四起。
军心浮动,谣言四起,有说潼关已破的,有说隋廷朝堂无首混乱的……
宋老生站在衙署前,听着四面八方传来的噩耗,看着城中升起的滚滚黑烟,心如刀绞。
他是一名忠勇的将领,但并非不知变通的愚将。继续死守,面对内外夹击、军心溃散的危局,很可能全军覆没,霍邑照样守不住。
而霍邑若失,下一个挡在叛军面前的坚城就是……
他猛地想起出征前,卫王杨子灿曾秘密召见他,面授机宜:
“宋将军,霍邑重地,能守则守。然事若不可为,当以保全将士为要,退守绛郡、河东,与皇甫无逸、元文都形成新的防线,依城而战,纵深防御,挫敌锐气,待机反攻……切记,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
当时他还不甚理解,如今想来,卫王竟是早已预见到今日之局?
“存人失地……”
宋老生喃喃自语,眼中闪过决绝之色。他猛地抬头,下令道:
“传令!东城、南城部队,交替掩护,向城内收缩!打开北门!所有部队,有序撤离霍邑,退往绛郡!本将亲自断后!”
这是一个极其艰难的决定,意味着放弃战略要地。
但在当时的情况下,这或许是保存有生力量、避免全军覆没的唯一选择。
于是,当殇军主力终于突破东城,并“击退”了那支神秘的“河东援军”(实则死士们见目的达到,放了几把火后便趁乱溜走了),冲入城内时,发现隋军主力已从北门撤走,只留下小股断后部队和满城的狼藉。
殇立即下令“追击”,但追出十里便“受阻”于宋老生亲自指挥的断后部队的顽强阻击,遂“无奈”收兵,巩固城防。
霍邑,就这样以一种充满戏剧性、双方都宣称达到目的的方式,“易主”了。
六
捷报传回鼠雀谷盟军大营,李密欣喜若狂,抚掌大笑:
“殇先生真乃吾之张良陈平也!首战告捷,大涨我军威风!”
他立刻以此为由,在盟侯议事会上声音都洪亮了几分,处处以功臣自居。
李渊面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霍邑如此快被李密拿下,大大出乎他的预料,打乱了他欲让盟军先行消耗、自己再趁机收取关中的计划。
他强笑着向李密道贺,心中却暗骂宋老生无能,更对那神秘的“殇”生出了极大的忌惮。
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等人,则是眼红不已。
霍邑之战的“胜利”,仿佛印证了盟约中“谁拿下城池越多好处越大”的规则,刺激得他们摩拳擦掌,纷纷要求下一个进攻机会,恨不得立刻也去打下一座城来。
而真正洞察了几分玄机的人,如窦建德、罗艺,则对战斗中那支神秘的“河东援军”和宋老生撤退的果断心存疑虑,觉得这场胜利透着一股诡异。
风摇子(鬼谷道)则暗中满意,混乱的种子已经播下,盟军的内斗和贪婪已被激发,这正是他们想要的。
至于殇,他平静地接受了李密的封赏和众人的“赞誉”,心中却无半分喜悦。
他知道,这只是一场精心导演的戏。
霍邑的“陷落”,不过是更大风暴的开始。
宋老生的五万生力军成功撤退,将在下一道防线上发挥更大作用。
而李密和他的盟军,正被虚假的胜利推向更危险的深渊。
鼠雀谷会盟后的第一战,就在这样各方“满意”又各怀鬼胎的氛围中落下了帷幕。
七
霍邑“大捷”的喧嚣尚未平息,一股新的、更复杂的波澜又在鼠雀谷反隋联盟中激荡开来。
就在李密大肆庆功、诸路盟侯眼热不已之际,一支规模庞大的车队,在一队精锐突厥骑兵的护卫下,浩浩荡荡地驶入了联军大营。
来的不是别人,正是被各路反王视为背后最大靠山和“影子大股东”的东突厥的使者团!
为首者,乃是突厥南颜可汗帐下的心腹重臣之一——阿史那·辛明,态度倨傲,顾盼自雄。
他的到来,立刻在联盟中引起了轰动。
诸路反王,无论是李渊、李密这样的大佬,还是刘武周、梁师都等依附突厥起家的军阀,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