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鬼使(2 / 3)

加入书签

光禄大夫、宁越郡太守。

作为有名望的一方大员、俚族贵酋,当天下叛乱四起的时候,他这样的人物自然是其拉拢收买的对象。

比如,梁帝箫铣,林士弘,甚至是远在北方活动的李渊、窦建德,等等。

但是,他都是一一婉拒,守着钦州府,不动不信不投不乱。

等到冯盎南下募兵,组建岭南缴费大营,并将广皇帝的亲笔诏书轻送其手,宁长真仰天大笑。

讲真,冯家,宁家,这些近距离接触过杨广本人的俚人豪囚,真的是大隋忠心耿耿。

广皇帝的个人魅力,真的对这些边疆人物的影响力非同凡响。记忆中,应当还有一个叫小野妹子的倭奴国人!

这不,宁长真命自己的长子宁洄藻,率领钦州府(广西境内)最精锐的八千子弟兵,与冯盎合兵剿匪。

冯盎见宁长真如约派兵,且还是其嫡长子亲率的精兵,自是万分高兴。

于是,将其编入中军。

眼见岭南的形势一天好过一天,冯盎决定挥师北上,与自己的左路大军汇合。

目标,箫铣。

然而,就在临行前三天的晚上,有人来访。

来的人冯盎不认识,是经祖母冼家那边的老人引荐。

冯盎看着情面,自然不便推脱,那就见上一见。

这会面的时间和地点,却是有点蹊跷。

深夜,冼家在茂名县城城南的一处偏僻大宅,书房。

来人,身形高大挺拔,宛如一座移动的山岳。

他的面容,隐藏在兜帽的阴影之下,只露出一双深邃如夜空的眼睛,闪烁着智慧与狡黠的光芒,仿佛能洞察世间万物的本质。

纵使冯盎身为数万兵马的大将军,也在此人面前,都能感到一种压力。

冯盎并没有因为来人将全身裹在黑袍中的神秘形貌,而对之感到任何不满。

宠辱不惊,临危不乱。

这是尸山血海里杀出来的将军,必备的素质。

双方寒暄过后,落座上茶。

来人终于脱去罩袍,但头上仍然带着只留窟窿的面巾,并将怀中的一份名帖递给冯盎。

“鬼谷之道?”

冯盎看着上面的名帖。

来人点点头,说道:“鬼谷门下,座等鬼七。”

冯盎心中吃惊,不由得细细打量对面这位身形高大的神秘人,

他的黑袍上衣袖上,绣着简单的鹅黄色的鬼谷一道标志性的图腾。

左竹简,右羽扇。

竹简,羽扇,隐隐发出幽光,透露出一种古老而神秘的气息。

显然,那绣线肯定被某种不知名的颜料浸染过。

鬼七的手指白皙修长,指间佩戴着一枚闪烁着寒光的戒指,戒指上镶嵌着一颗晶莹剔透的蓝色宝石。

对于鬼谷一道,冯盎虽然出身远离中原的岭南,但是作为世家大族,所受中原历史文化的教育也并不弱,所以知道的并不少。

鬼谷道,又称鬼谷学派,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王诩的学说和理论。

因其长居云梦鬼谷,又自称鬼谷先生,故后人将其尊为鬼谷子。

鬼谷子王诩创建了鬼谷门派,被誉为天下纵横家之鼻祖、兵家之着名代表,同时还是一位着名的修道之士。

其人通晓天文地理、军事政治、百工科技、医学心术,在每个领域都取得了登峰造极的成就。

他的弟子,包括了孙膑、庞涓、张仪、苏秦等这样赫赫有名的着名人物。

这些弟子,在中华历史上的军事和政治领域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青史留名,震古烁今。

但是……鬼谷一道,也是天下纷乱不休的左右手,历来为统一王权所忌惮和打击。

即使是冯盎,虽然喜欢其学派的军事之说,但是并不是特别的崇拜,反而对其警惕万分。

无他,唯世家大族覆亡之祸根也!

不管怎样,鬼谷道数百年以来的形成的影响力毕竟在那里。

冯盎作为冯家家主,也不能轻易得罪这样的隐形势力,于是也不客套开门见山。

“贵使前来,不知有何指教?”

鬼七目光锐利如鹰,直视着冯盎,看不清是什么表情。

“将军果然是大将之才,快人快语,在下佩服。”

“我虽为鬼谷门下,但却也心系天下苍生,今此来访,不为其他,只为岭南千万百姓和将军前途命运。”

冯盎不置可否,只是捉起茶盏细细啜饮。

鬼七见冯盎无动于衷,也并不着急,而是继续说道。

“且为将军试论天下,将军也好心中细辨。”

“隋,不可否认,一统宇内,终结纷争,给与了天下百姓平稳乐业之世。”

“然坚去广至,横征暴敛,穷兵黩武,以致辉煌一时的帝国,如今已是末世之景。”

“叛乱四起,时局动荡,国内大乱,百姓流离失所。”

“其所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隋之亡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