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摊牌(3 / 4)

加入书签

集高义,不想爹爹弘农一调,万事皆休!”

“而今,大哥在河东,我在关中,俱是广结交天下各方英雄好汉!”

“虽不在明处,但已不在少数,须臾之间,整他十万大军不在话下!“

“爹爹,形势危机啊!”

“前有广老儿的苦苦逼迫,后有您这……您这昨晚睡的……大事儿!”

“若您还困守小节、徘徊琐事,不早举义旗,定会让天下人失望,身死族灭,贻误良机啊!”

李二说得痛快,感觉跪着说实在不舒服,于是竟然盘腿于地,继续鼓唇吹水。

“此时此地,爹爹若能高举旗号,天下人莫不景从!”

“到时候,咱们挥师一路南下,路途各关各城,自会开门相迎!”

“哈哈,到时候,携突厥雄狮,我王师直取关中长安,就可以之为谋取天下之根本。”

“一待稳固关中之后,便携关中之势,先统北方,后图中原、南方诸郡!”

“如此,天下可定矣!”

……

李二,说得气势如虹,唾沫横飞。

他那张胖乎乎的英武俊俏圆脸上,红光四浮,煞是动人!

然而,斜靠在床榻之上微闭着眼睛的李渊,却是越听心越惊、越听心越凉!

为何?

轻描淡写的困难,夸张写意的胜利!

这儿子,是把造反当游戏,把行军打仗当牧歌!

更是把争夺天下,当成是嘴唇上的抑扬顿挫大演习!

真如此,那天下,还会有伏尸百万、生灵涂炭的大一统么?

大隋,真到了你小子轻轻一推,就轰然糜粉的地步?

……

哄小儿睡觉呢?!

地上滔滔不绝的三人弘论,看似溜光水滑、毫无破绽,听着也很能让人产生热血澎湃、挽起袖子就上的冲动。

但是,他们都忘记了一点!

基于困难,总有失败!

战争的本质,造反的本质,就是失败!

为什么军略首善,是不虑胜先虑败?

胜利和成功,固然让人喜悦。

但一定要清楚,胜利和成功,是通过另一方、甚至是己方,经历无数次惨烈失败之后,一点一滴的转化而来!

如果说胜利只是偶然,那么失败却总是个必然。

战争和造反的结果,往往是两败俱伤。

或者,仅仅会一个惨胜,或者是不胜而胜!

那种一边倒、摧枯拉朽的造反和战争,大多只能出现在戏本和童话之中。

一将功成万骨枯,那王朝更替呢?

李渊以及他身后的这一大帮人,固然已经准备经年。

然而,总是在广皇帝看似随意的零敲碎打之下,很不能成型!

早在弘农郡的时候,依托着天水成纪的家族势力,以及老婆家窦家扶风郡的势力,他们的确已经聚拢了好大一股政军民三结合的好势力!

那时,一等杨玄感动摇杨家根基之后,机会来了!

眼见着天下群雄并起,自己这一家“木子李”只要瞅准盯稳,并非没有黄雀之机。

然而,也不知怎么地,那广皇帝很快来了一番骚操作。

须臾之间,就把自己辛苦经营的陇右基本盘,全部给打得稀散!

他李渊,好好的京师三辅之地不香,为什么偏偏来面对东突厥恶狼的晋阳前线?!

消耗啊,驱虎吞狼啊,孩子!

可惜了,他那些好不容易聚拢的门客死士、天下豪杰,以及关右门阀关系!

这三年,到了晋阳这个苦逼之地,先是一个山西河东慰抚大使,直到现在才是个小小的太原留守、晋阳宫监。

很大吗?

很高级吗?

很左右江山吗?

非也,非也!

早些时候,是没权没兵!

而今现在,却只是有点权有点点兵。

建成、李二、秀宁各自笼络的民间潜藏力量,大约才有八万。

都是不正规的野兵!

而整个太原留守府底下,能用的府兵、郡兵,加起来也就只有三千之数!

这就是自己可用正规军的数量!

为何如此之少?

首先,这太原鹰扬府的府兵、郡兵编制,本就不是太多。

当然,原本是驻扎有防范突厥的边兵防人的。

那个数量,倒是挺多,常规编制达一万余。

可惜,雁门之围后,杨子灿大破东突厥,然后就在白道城筑垒屯营,彻底守住了大隋北门。

这下,本做为关洛核心正北方的攻防重镇晋阳,一下子就失去了屯兵数万的理由。

那边兵,一部分抽调入王白道城,一部分调往京畿地区,还有一部分则被杨子灿的骁果卫选拔而走!

太原之地,彻底失去了往日军事重兵驻防的威风和繁盛!

如今的留守府,只剩下不到三千的当地府兵和郡兵。

呼喝来去,剿匪、巡逻、治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