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产业(3 / 3)

加入书签

麻布的价格是200文。

去年,也就是十二年的时候,一石粟米的价格600文,一匹绢绸的价格是800文,一端麻布的价格是550文。

那么,大隋现在一个人一个月两斤多盐,60文钱,一年大致720文,贵不贵?

有点贵!

特别是对一个普通家庭来说!

这个贵,要参照此时期老百姓的收入水平。

大隋的老百姓,这时候人均年国民收入是多少?

这个,阿布还真知道,搜影早就给自己一个详细的准确数字。

大业七年的时候,大隋民部的统计数字是8300文,也就是8.3吊或8.3贯。

去年也就是十二年的时候,民部统计的数字严重索水。

老百姓人均收入,大约是每人每年5000文,也就是5吊或5贯左右。

一个人花费在食盐上面的钱,是其收入的约1.4成!

肯定贵了!

隋朝一斤盐最便宜的时候,也是时间保持最长的时候,是一斗60文,也就是一斤6文。

一年用于食盐的支出,一年大致是192文,占其总收入比例百分之二。

这个价格,还算合理!

但即使如此,如果采用隋通盐业的技术,其成本仅是目前煮盐成本的二十分之一。

都有那些技术?

首先,是河东盐湖盐农发明的五步产盐法(垦畦浇晒法)。

即,集卤蒸发、过“箩”调配、储卤、结晶、铲出五步。

这种产盐法,最关键、最难的是集卤蒸发,即生产足够浓度的盐水。

粟末地充分利用了玻璃工业的发达,可以为集卤蒸发环节,加盖透明的玻璃温室。

充分利用玻璃倾斜表面冷凝水引走,提高温度,防止自然降水,从而快速形成高浓度卤水。

此法,成本最低,但效率相对另外两种技术,并不高。

不过,华夏的湖盐资源,分布最广,储量也最为丰富,是世界第一。

所以,此种技术产盐,最为稳定。

其次,是岩盐,直接整块使用或加工。

盐板,盐块,粗盐,细盐……

阿布一想到盐板烤鱼、烤牛肉,口水就哗哗地流!

那可是,真正顶级的享受!

这玩意,主要在地下,但几乎都由纯盐组成,挖出来就可食用。

粟末地的搜影,已经在南宁地区、淮南江表地区、江汉沅湘地区、河西地区、康藏地区,发现了诸多岩盐矿。

而位于河西西海郡的柴达木盆地的岩盐矿,是世界当之无愧的老大!

珍珠盐!

这里的成本,就是挖掘和运输成本,简单粗暴!

第三,便是粟末地工业化化工工艺加工技术。

哪儿来的工业化化工加工工艺技术?

还记得东突厥境内,那个没人要的查干布尔湖吗?

对,就是那个人人嫌弃、一毛不长、牲畜远避的碱湖!

天然苏打,纯碱,无水碳酸钠。

做为粟末地制造玻璃的重要原料,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员,已经在那里建造出了一个纯碱加工工厂。

整套设备,采用的是粟末地科学家自己创造发明的半自动化化工提炼加工工艺。

这套工艺设备,同样对于卤水析盐有效,而且是超级高效!

不仅可以省去普通盐场的结晶工序,而且还能省去制碱厂的化盐工序,从而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

这样,海水卤水、盐湖卤水、地下天然卤水,都可以在这套工艺设备里变废为宝!

进去的是绿乎乎、黑乎乎的卤水,出来的是白花花细密密的精盐!

美!

成本,在规模化之后,比晒盐还便宜!

这三样,就是阿布坚持开设隋通盐业的强大基础和武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