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鸠占(2 / 3)

加入书签

一万人,合河东郡守尧君素一万五千人,共两万五千人运动至洛仓,已与我来弘部合兵,潜伏待机……”

听着李德奖的介绍,程知节已经熟练地拿出一张军用地图,用规尺和炭笔,在上面一一地将援兵标注其上。

看着制作得如此精美的地图,秦琼等原来骁果卫的老将都是眼热无比。

这舆图,可不是什么画片儿,全是各种线条、图标、数字……

真不知道,大将军这是怎么招募来的这帮奇人。

只知道,这些人,大都是当年从高句丽战场上搜罗来的战俘。

有的,是高句丽人,像先前和自己联络交涉的小安子。

有的,是突厥、契丹的汉人,还有一些是这些年大隋失落在大东北的流亡将士。

唉,大隋这是弄丢了多少能人干才啊!

瞧瞧,这些人行军打仗,一个个非常勇猛、熟稔,也很有章法。

最可贵的是,他们做起事情来一丝不苟,既专业,又严谨!

就是他们所用的这些制图、绘图工具,也是从来没听过、见过。

怎么说呢?

就是每人所做,都具有一定之规,就像一个模子里出来的。

高级得很!

秦琼、李德奖等人,感觉自己除了有一把子力气,其他的都有点落伍了。

跟在大将军身边,真是长了太多的见识,刷新了几多三观!

“嗯,现在我们外围的力量,不算洛口伏兵,差不多有七万五千人。”

“这点力量,想全歼瓦岗乱匪是不可能是的事。”

“但是,我的机会就在于敌明我暗,彼又全聚于代海寺龙息谷一带。”

“只要我们将攻击的重点,集中与他们首脑……”

说着,阿布用手中的树枝,轻轻地一点作战地图上标红的最大一点。

“砍掉其一首脑,包围可散,张将军部危局可解!!”

“记住,散而不放,驱其运动。以李密之心思,非久居人下之辈,知其瓦岗已入我手,为军心计,必然西进!”

“然后,正如他所说,定将西取荥阳、虎牢、洛仓、洛阳……”

“到时候,我们的机会就来了!”

“他们能溜,我们也能跑,水陆两路,围追堵截!”

“石子河、洛口仓,就是我为他们设下的葬身之地!”

杨子灿一一指着地图上的各个点,目光炯炯,侃侃而谈。

秦琼等人,听得心惊。

这杨大将军怎么就知道,这翟让、李密就一定会按照他的指挥棒走?

他们难道不能向北,取黎阳仓?

或者顺黄河或运河往东,去和高鸡泊的窦贼合兵?

……

来自东北的重影将官们,却是一脸平静,只是默默地点头。

少帅关于宏观军略的指示,怎么可能会有问题?

这也不是他们这些领军大将们,需要去关心和考虑的事情。

他们该做的、该关心的,就是具体如何实施军略、如何开展行军作战、如何达成军事目标。

这些,才是他们自己需要格外操心的事。

这方面,少帅从来不太关心。

他常说这样几句话。

“方向、目标、后勤,是我的事!”

“过程和结果,那是你们的事!”

“执行得好坏,那是巫医曹、监军、军法司的事。”

“我做好我的,你们做好你们的,谁做不好,谁领板子!”

……

很快,大家就进入到具体行动实施的讨论。

军参们在大家吃完饭不久,就已经将精美、细致、形象的沙盘送了过来。

就在这水头潭边,大家开始了一场沙盘推演作战……

此时,王桂早已经清醒过来。

可他,只能蜷缩在棉毯里瑟瑟发抖。

他可算是请明白了,这天要变了!

自己周围,全是数不清的大隋官军。

而那个叫自己舅舅的家伙,自己的亲外甥,阿布契郎,就是他们所有人的头。

“大将军!”

“天啦,杨子灿原来就是蔻儿的儿子!”

“杨子灿,自己早就是如雷贯耳。”

但瓦岗寨上下,很少传播关于这家伙的身世。

王桂只知道,这杨子灿是当今皇帝的亲戚,是什么卫王!

当年,他虽然知道自己家的姑爷大屋作被赐姓,但具体叫什么家里都很少提。

至于大外甥阿布契郎,那时候也是个十二岁的半大孩子。

调皮可爱,无法无天,家里人也只当他是个塞外部族小世子,常以阿郎名之。

正规点,也就是阿布契郎。

杨子灿,这个文皇帝赐得姓名,反倒是大家给刻意地忘记了。

毕竟,杨家尽管是皇族,但是个大望族王家之间还是有点嫌隙的。

特别是卫王杨爽做的那等不齿之事!

“卫王?”

“我滴个神啦?”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