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杨玄感终于反了(3 / 3)

加入书签

固的拥趸们,竟然开始扯旗造反!

这是要另立新王的节奏?!

真是,太搞笑了!

他们给这个世界的大隋搞出了一个天大的冷笑话!

谁会得益?

杨玄感口头上提出了“救民”的旗号,声言“为天下解倒悬之急,救黎元之命耳”!

并叫嚣着要拥立秦王杨浩为主。

呵呵!

得益的是黎民百姓?

是秦王杨浩?

还是以杨玄感为首的关陇子弟、以及他们背后的关陇贵族?

拭目以待!

六月乙巳,礼部尚书杨玄感反于黎阳。

黎阳仓在经济、军事上的战略地位,让他将此做为自己发家起事的据点。

杨玄感与武贲郎将王仲伯、汲郡赞治赵怀义、谋主李密等人谋议,正式开始实施自己的方略。

首先,为了让广皇帝的大军断粮挨饿而使得溃散、迟滞,在他的授意之下,黎阳仓开始不再按时发运大军粮草。

涿郡、怀远、营州、襄平诸城,各运转大仓的粮食日渐不足。

整个陆路远征部队的步伐,不得不开始缓慢下来。

广皇帝大怒,遣特使沿路追查。

一直到黎阳仓,特使严词催逼杨玄感,让其按计划火速发运粮草。

可杨尚书仅用一句话就交代了特使和广皇帝。

“云河之上,颇多反贼劫粮,已派水陆河防大军,全面清剿,未果之前,不敢贸然发运。”

这话,没毛病!

黎阳到涿郡这一段,粮草的安全运输责任,可全部压在杨玄感的身上。

粮秣一旦出了问题,首要的麻烦自然要找在杨玄感头上。

这时候,像翟让的瓦岗匪叛、高土达匪叛、窦建德匪叛、张金称匪叛、杜伏威匪叛等,都在瞄准大运河疯狂地做着各种文章。

特使即使再厉害,在杨玄感的如此理由之下,也无计可施。

其次,为了解决领军心腹大将短缺的问题,杨玄感将弟弟武贲郎将杨玄纵、鹰扬郎将杨万硕,偷偷从东征大军中召唤回来。

还把东都城中另一个弟弟杨玄挺,也秘密招入军中。

这些可靠的亲人,将和其他一帮投奔而来的权贵子弟,率领诸军。

第三,建立了自己的军政两套班子。

杨玄感以李密为军国大相师,谋划军政两路。

任命东光县尉元务本为黎州刺史,赵怀义为卫州刺史,河内郡主簿唐祎为怀州刺史,各自部众接近万人。

此外,他派出使者密信,积极联络周边郡府,共谋大业。

那些平素对广皇帝有怨、或者这天下大局不满的人,开始纷纷投效,或暗通款曲。

甚至是现在的朝堂之中,如光禄大夫赵元淑、兵部侍郎斛斯政等人,也开始秘密苟且。

杨玄感造反的FLAG正式一竖,风云即变。

他老爹杨素的门生故吏、以及平素里与之交好的亲朋好友,开始明目张胆地前来投奔。

这事儿,赶早不赶晚。

早了,就是从龙之功。

晚了,那只能算识时务者!

一时之间,杨玄感振臂一呼,应者云集。

到月末的时候,他的这支造反队伍,很快就发展到四万余。

策划大师、杨玄感的谋主李密,给杨玄感出了上中下三策。

上策,占涿郡,扼榆关,掐断广皇帝回国归路。

中策,占西京,回归关陇势力的老巢关中,与广皇帝形成东西对峙之势,两分天下,徐图大计。

下策,占西京,踞国都,领大义,号天下群雄,共击暴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