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相逢处,坐而论道(2 / 4)
故。
也从未听说在此地,有父母辈、祖父母辈的任何亲戚故旧。
至于是不是陷阱和危险,程知节倒是一点不怕。
此地乃营州城中官方大寺,寻常贼人根本无法进来。
再者,自己可是初来乍到、与人无争,又没有什么钱财,想必也没有什么。
“请问法师,到底是谁人召我前往?”
程知节施礼,小心地问道。
“程施主不必担心,是我寺寺主师叔有请,想来是与你有缘,说些机缘之事!”
知客僧和气的说道,也并不急着催促程知节前往。
去与不去,皆是缘份!
“请教法师,贵寺寺主大法师宝号如何称呼?”
“师叔的法号觉醒,你就称他为觉醒法师就行了!”
“请问法师您如何称呼?”
“施主,叫我慧明就行。”
“那好吧,请慧明法师前边带路!”
秃着头皮的程知节,朝楼梯上方一看,弟兄们早就不见了踪影。
于是,便跟着慧明法师,走出明堂,朝东侧的一间精舍走去。
“莫不是叫我入了空门?”
程知节一边走一边心中嘀咕。
想到出家,便心里不是个滋味。
“出家?我出个屁的家,老娘怎么办?铁锤他们怎么办?我还是个童子鸡呢……”
这样想着,程知节忍不住用自己的大手,抚摸硬茬茬的头皮。
还别说,这样子还真有点出家当和尚的架势。
可程知节知道,自己根本不是当和尚的料。
心俗,牵挂多,有些东西还真的戒不了。
特别是传宗接代这一项,那可是老程家的硬任务。
如果这么干了,不说老母亲会怎么样,单就是老程、老老程、老老老程……都会从坟墓里爬出来,找自己的麻烦!
自己家,可是多代单传呢!!!
就这么忐忑嘀咕着,程知节被带到了精舍门前。
还没等知客僧慧明通传,只见门帘一撩,从里面走出来一个身影。
两个人相见,顿时一愣。
阿布契郎,个子不低,但身体偏瘦,像个翩翩佳公子,有点帅,有点脱俗。
程知节,乃典型的山东大汉,看着儒雅,却是身高臂长,很具阳刚之美。
“程兄,在下柳城都尉、建节尉杨子布,幸会!”
说完,阿布来了个江湖气十足的抱拳礼。
程知节一看这青年的礼节架势,便知道对方不仅充满善意,而且全以江湖规矩相见。
于是,他后退一步,肃容并步而立,头正身直,目视对方。
然后左手在上,四指并拢伸直成掌,大拇指屈拢于掌内;右手在下,右手握住成拳状,拇指在外,拳眼向内,斜对胸窝;左掌心掩贴在右拳面上,左指尖与下颏平齐。
接着,双手微微晃动三次,道:
“久仰,久仰。在下济州东阿程义贞,请杨都尉多多指教!”
久仰个屁!
指教个屁!
两个人都是千年不识的厮杀汉,这才是人生第一面呢!
可古时候的江湖见面,就是这个套路。
“客气了。谈不上指教。”
“就是久闻程兄大名,很得当地乡民的爱戴认可,所以见猎心喜,这就过来寻你说说话。”
“请!”
“杨都尉客气,请!”
程知节也不扭捏,既然对方不以官身,是江湖儿女名义相见,那就按照江湖的规矩走就行了。
于是,他便大方地随阿布走进精舍。
古代的精舍,大多指高僧大德修行的地方。
大可为一居一室,可容一两三人修行;大可为一寺一观,可容成千上万信徒参悟。
程知节跨入精舍之门,便觉一股檀香气味扑入鼻中,立时让忐忑之心变得平稳。
“阿弥陀佛,善哉,善哉!”
听到一声佛号,程知节连忙闻声望去。
便见精舍内左首蒲团之上,坐着一位白须白眉、宝相庄严的大和尚,正温和平静的看着自己。
当和大和尚的目光对视的刹那,程知节感觉中心犹如进入了一缕阳光,舒服喜悦。
“见过觉醒法师!”
这次,程知节行的却是天揖礼。
只见他恭恭敬敬地站好,双手合抱,状如抱鼓,手心向内,双手交叉高举,与额头相齐,弯腰近乎九十度。
天辑礼,是要比叉手礼更高一个段位的礼节,一般是向长辈行施。
而叉手礼,一般是地位低者向地位高者行的一种礼仪,以示尊敬之意。
“施主,不必多礼。要见你之人,便是你面前之人,且随意!”
觉醒法师微笑着示意道。
果然。
“义贞兄,请!”
阿布指着旁边的一个蒲团说道。
“子布兄请!”
程知节是既来之则安之,便在大和尚的右手坐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