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勤王军,正国军,鹤翼阵(3 / 3)
原的文化,甚至大部分是照搬。
但是,非常遗憾的是,关于战争,高句丽学到的并不多。
不知道出了什么问题,战争中非常重要的布阵之法,高句丽人似乎学到的非常之少。
一方面,可能是老师不愿意教,这个太高端。
另一方面,是因为高句丽人脱胎于游牧民族,其作战理念深受马背作战的思想影响,不太讲究所谓阵型,而特别强调具体的战术。
这也和高句丽的国家地理构型有关。
高句丽,是一个多山多丘陵的国家,适用于耕种和生活的平原地带非常少。
曾经有一个巨大的汉江平原,后来却被新罗占去了。
也因此,大多数的城池,都会选择在小山之上,并且全为坚固的石头碉堡型城市。
在高句丽国内作战,无论外战还是内战,很少会采用野战,最常见的都是攻城战和守城战。
具体战法上,玩得最熟悉的就是什么诱敌深入、半渡而击、疲而攻之、围而歼之这几种。
像现在这双方的布阵,实在是乏善可陈,全都是高句丽人最传统的左中右分布的鹤翼阵。
鹤翼阵!
大将,位于阵形中后,以重兵围护。
左右两翼,张开如鹤的双翅。
这是一种攻守兼备的阵形。
一般这种阵法,最常用的战术思想就是左右包抄。
鹤翼阵看似简单,但对处于中军的大将,有非常高的战术指挥能力要求,要能做到两翼张合自如。
既可抄袭敌军两侧,又可合力夹击突入阵型中部之敌。
而大将本阵,则要求防守严密,阵形宽厚,防止被敌人一线突破。
两翼的左右偏将,则应当机警灵活,要随时关注中军的指挥,在密切协同的基础上,攻击猛烈,收放自如。
否则,就根本不能达到布列此阵的目的。
高宾的勤王军,也是一副雁翼阵。
其野战队列,是将轻装弓骑兵,布置在军队的最前方。
他们骑着果下马,来回游走射击,通过这种骚扰来带动和消耗正国军的体力。
至于精锐的俱装骑兵,则被他布置在两翼,这也是决定此战胜负的关键。
中央阵线,分别由长枪兵、弓弩手、剑盾兵三者依次组成。
和尉支文德的布阵不同,高宾还在大阵后方,潜伏着一支由精锐步兵和重骑兵组成战斗预备队。
这不是高宾有多高明,而是因为他身边,有一个来自阿布的特使,殇。
正国军和勤王军的两翼,终于在双方中路轻装弓骑的相互骚扰下,接触在了一起。
双方的战术,甚至是人,彼此都非常熟悉。
不用想任何诡计和阴谋,只能是赤裸裸的对砍。
看谁下手更狠,更准!
杀!
杀!
杀!
……
刚开始还不好意思下死手,却因为身边接连有战友倒下,于是凶性和暴戾被慢慢激发出来。
血红的眼睛,仿佛要择人而噬。
挥刀,抵挡,再挥刀,再抵挡……
然后,到麻木开始产生之后,活着的人只有了挥刀的直觉,直到倒下!
这种没有阵战意识熏陶的战争,最后就只能拼谁的刀更快、谁的矛更锋利、谁的命更长。
正国军和勤王军的对砍和射击,就像一杯乏味的白开水。
寡淡,致命,无聊。
双方的中军,都稳如泰山。
最大的动静,都来自两翼的俱装骑兵。
这也是高句丽人最熟悉最喜欢的阵战模式,直接,刺激,充满暴力的美。
硬碰硬,狠对狠,最符合这个民族的本性。
他们从马上,打到马下,丢失兵器之后,便用拳头、脚,和牙齿……
战争的最后模式,兵器、铠甲,都会失去作用。
人们用最原始的手段,解决着人类最根本的社会生存圈问题。
生命,非常顽强,也非常脆弱。
死,是容易的,也不容易!
他们,只是主将胜负棋盘上的一个个筹码,只起着兑和被兑的作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