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冲压造币(3 / 4)

加入书签

公信力和购买力,也越来越差。

物物交易,盛行不衰,政府也鼓励如此……

粟末地,可以私铸五铢吗?

当然可以!

但,绝对不能放开胆子挽起袖子公开干!

阿布家,是粟末地的土皇帝,偷着干了也没人知道,也没法管。

域外之地嘛!

只要质量过关,成色优异,粟末五铢自然能成为各地优质货币的之一。

劣币会不会驱逐良币?

在大隋的大锅里,当然会!

因为那里货物的流通非常频繁,货币的周转速度也异常快速。

你无法追究恶币的来源,然后去打击、限制其流通、流量。

但粟末地才多大?

只要严厉打击私铸,限制劣质白五铢的流入,鼓励在本地以物易物交易,再将中原赚取的白钱,全部换成当地的具体物资输入……

这样,就可以有效遏制恶币流通,控制通胀和货币贬值。

粟末自造五铢,当然就存在了可持续发展的空间!

现在的粟末地,金银是有效流通的货币。

虽然不方便交割,但至少能抵挡一阵。

但这,也不是长久之计!

毕竟粟末地和周边各国,其交往也越来越频繁、密切。

特别是大隋,那可是贸易地和交往地的重中之重。

不用主权货币,那还了得?

此外,周边各国,都在大量使用五铢。

要通胀,大家一起通胀,要贬值除了不用还能有什么办法?

所以,制造高质量的铜币,也是粟末地财政的应对之策。

材料有了,理由有了,现在就是造币工艺问题。

大隋的铸币方法,是有名的翻砂法铸钱。

就是先雕刻成阴文范,再翻铸成阳文母范,接着用阳文母范翻铸子范,最后用子范铸钱。

大隋采用的,是母钱翻砂法。

这种铸币工艺,要求极为严格。

铸币之前先做样钱,呈皇帝审定;在依照钱样做祖钱,用祖钱铸造母钱;再用母钱制作沙模铸钱。

铸造好的钱币,还需经过打磨、检校之后,再上交呈验,才可流通。

这种方法造钱,流程严谨。

但工效,低下;浪费,更严重。

粟末地的冲压制币技术,一直是到除夕之前才研发完成的。

冲压机器造币的生产流程,与翻砂造币完全不同。

首先,是铜坯的制作。

一块合金按比例熔炼好的材料,先需要用辊轮碾压成设计好的长条薄板。

这玩意,粟末地在造平板玻璃时,已经是成熟的技术、设备、工艺。

薄板被冲饼机按设计好的尺寸,冲压成一个个的圆形坯饼。

然后,将坯饼放入光边机器里打磨边道,使周边微微突起,以保护币身并利于堆叠。

最后,把打磨好的坯饼,加高温烘洗,以除掉表面的杂质和瑕疵。

这时候,五铢币的基本轮廓已经成型。

圆形,方孔,肉好清晰(肉,边;好,中间的孔)。

其次,是压印成花,变成硬币——铜币。

将干净的坯饼,放入印花机中冲压,压印出文字、花纹、图案。

冲压完成的铜币,还需要经过研磨。

使它变得光滑、锃亮,不拉手。

然后,还需要两道工序,淬火、钝化。

淬火,很简单,是为了增加硬度,也是成熟的技术。

而钝化,就是通过化学手段,进行防氧化处理。

这,却是阿布完全陌生的技术。

这一道工序到底是怎么完成的,阿布一直没搞明白!

反正听说,青铜防锈处理的工艺,已经有近一千年的历史了。

但现在采用的工艺,可绝对不是“镀锡”、“镀铬”、“黑漆古”、“硫化”,或者刷防腐涂料什么的。

因为,粟末地造币厂钝化处理后的铜币,光亮如新,一点也没有杂色。

至此,铜币终于完成了从“坯饼”到“硬币”的完美蜕变。

这里,还得说说这冲压钢膜的事。

首先,由画师对着大隋早期五铢的范钱,用纸笔精细花样。

如果是其他纪念币,就新设计图样。

其次,在确认定稿过后,刻工就可以根据图样,手工雕刻钢模。

在坚硬的钢铸件上,进行手工雕刻,是一件非常艰难而精细的工作。

刻字的师傅们,就用一枚枚小小的超硬钢锉和腐蚀物,一点点刻出图样。

这个时间长度,可能要花费近两个月。

然后,用雕刻好的钢模,试铸一小批样币审核,有金、银、铜三种。

呈样币被粟末政府批准后,就按照样币钢模翻制生产子模用的母模。

这时的母模,文字、图案是正向的阳文,不能用于生产。

再用这个母模,翻制直接用于生产的子模。

这时的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