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司徒的筝(2 / 3)

加入书签

夫子,有内伤。

阿布瞅着司徒夫子花白的头发、白里透青的脸色、单薄干瘪的身体、以及有些微咳的气息,心里暗暗嘀咕。

司徒停了停手,接着又聊起自己和太原王氏的渊源,所以还提到五姓七望的情况。

五姓七望,又作五姓七族,是当今中原地区最有身份和地位的世家大族。

其中有五支最为尊贵。

即,陇西李氏、赵郡李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

太原王氏,源自姬姓。

分为太原郡祁县王氏与太原郡晋阳县王氏两支。

从魏晋到大隋,他们都非常显赫。

太原王氏,开基于两汉之间,兴盛与魏晋南北朝时期,在北魏开始位列天下一流望族。

从这时起,太原王氏已不能以家族称,而已经成为一着名的郡望。

阿格玛王蔻,是祁县乌丸王氏长房王奕之女(化名,小说需要)。

王奕乃梁朝侍中、北齐乐陵郡守,也是南朝梁朝太尉、永宁郡公王僧汴的长子。

望族之女,按道理计是不可能下嫁的,更何况是边塞蛮夷。

可在大争之世、烽烟四起的年代,什么都是有可能的。

开皇十三年,大哥王桂被文帝召入秘书省,职太常治礼郎。

同年,王蔻嫁东北边地粟末靺鞨首领之子大屋作。

也同样是这一年,阿布契郎诞生。

此时,司徒友明远窜千里,到处流亡,最后逃到粟末地。

司徒友明,做为墨家嫡子,虽然不是钜子,但他做为墨家子弟,该有的都有。

比如知识、能力、抱负、搭便车什么的。

可惜,在每个朝代,造反都是一个很高技术的活计。

如果他自己不是自带神光如刘秀,而是想像搭便车并顺利到达目的地的萧何,那也行!

但这可需要一道逆天的运气,一道精准的眼光!

显然,司徒友明以往的运气和眼光,都不行!!!

败,败……逃!

因为造反和投机的原因,司徒家和太原乌丸王氏成为了世交。

因为,他们彼此的生存哲学和政治理念中,都有着同样的生存哲学。

不王而王!

当然,这种理念和哲学,在哪家都是长房长子才能掌握的高度机密。

其实,纵观史书,试问哪朝哪代的世家大族,不是弹钢琴的高手?

仅仅看看被历代帝王尊之为至圣先师的孔家家史,也就能明白一二。

现在的年月,这是到了什么时候?

大业三年,隋帝杨广正在位。

就在三年前,也就是大业元年,舅舅王桂,受叔祖(王蔻叔叔)王楏参与汉王杨亮造反的牵连,丢职远遁,生死不知。

十年前,文帝杨坚发动三十万大军,水陆两路远征高句丽。汉王杨亮、上柱国王世机为行军元帅,周罗吼为水军总管,两军齐发。

汉王杨亮率陆军出临渝关,时逢雨季,道路泥泞,粮草不济,又遇疫病。

总管周罗吼率水军自东莱出海,直趋平壤,遇上大风,船多沉没。

九月下旬,水陆两路被迫撤回,大军九成死亡。

高句丽婴阳王高大元,上乞表自称“辽东粪土臣元”,文帝罢兵。

这次战争,其实也和粟末部有莫大关系。

因为,文帝杨坚派大军就是来为粟末部撑腰的。

粟末部,此时是大隋的内附之族,柳城郡杨柳湖便是大屋作及其部众的内附定居之地。

那时,高句丽王带领一个个强迫收服的部落小弟们,包括曾经的粟末部的叛离者们,大约有一万多部队袭击营州。

营州什么地方?

大隋这么着急?

难道真的仅仅是为小小的部落粟末部?

当然不是,不仅仅是。

营州总管府,治所位于和龙城,拥有一郡建德,下辖一县柳城。

对,就是阿布他家的固有领地。

但是,营州还有其他的意义。

营州,是大隋控制东北高句丽、突厥、契丹、室韦、靺鞨、奚、霫(xi)等各少数民族的关键节点。

所谓“地接六蕃”,其政治、经济、文化及军事地位非常非常重要。

营州,历朝历代,都是作为辽西走廊唯一陆路通道。

营州,历朝历代,是从中原通往东北、高新百半岛的必经之路。

营州,历朝历代,更是中原陆上丝绸之路的末端,俗称北线丝绸之路!

营州,历朝历代,是中亚、西亚等国商人从北路草原,一路东行,与东北亚各国各族进行交易的市场。

营州,既柳城是也!

高句丽突袭柳城(营州),这不是给大隋的肺管子里戳棒子吗?

!!!

于是,一番操作猛如虎之后,就有了大隋不败而败罢兵、高大元上表自污称“辽东粪土臣元”的故事。

司徒和阿布两人,当说到“辽东粪土臣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