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4 大舅哥的春天来了,大嫂等着数钱吧(5K求全订)(2 / 6)

加入书签

来。

    程父看到大队书记他大爷,赶紧将报纸递了上去,说道:“大哒,曹书记刚送来的人民日报,说学民在泊林为国家,赚回来了两千多万美金外汇!”

    “还说比我们陕北全省一年的创汇,还要多啊!大哒!”

    程父激动的无与伦比,他大爷听了虽然不知道泊林是个啥地方,但听到两千多万美金外汇,这个可是听的懂的!

    毕竟现在广播里,都在号召全民创汇!

    创的啥子汇?

    就是把东西买到国外去,把国外的美金赚回来,我们国家现在急切国外的美金。

    所以这也是大队上茶前饭后,村民没少议论的话题。

    “好好好!好好好啊!学民真是好样的啊!”他大爷也是赶紧看着报纸,也认识几个大字,连连叫好啊!

    “什么啊?你们学民赚了两千多万美金外汇?”

    “他哒,这是什么时候的事?怎么没听你们家学民写信回来,提起过啊?”

    现在都已经年关,原上早就没了农活,村民们全部都围在这里,七嘴八舌的议论纷纷个不停。

    县委曹书记看着这一幕,心里也很感慨。

    他拍了拍程父的肩膀,说道:“老哥老嫂子,以后有什么困难,随时跟县机关说。

    学民同志为国家做了这么大的贡献,我们县委也跟着沾光啊!”

    当天下午,程学民为国家赚回两千多万美金的消息,就传遍了整个陕北。

    各县的领导都纷纷给程家湾大队打电话,向程父程母表示祝贺。

    程家的院子里,每天都挤满了前来道喜的人,程父程母忙得不亦乐乎,脸上的笑容就没断过。

    而远在燕京的程学民,还不知道老家已经因为他的消息,沸腾了。

    程学民在四合院待了不到一天,就彻底待不下去了。

    从清晨到日暮,门口的敲门声就没断过。

    有提着水果点心来道喜的街坊邻居,有拿着笔记本想来取经的机关干部,还有扛着相机的记者,隔着围墙喊着要采访他。

    就连外公出去买个菜,都能被认出来是程学民的外公,被围着问东问西。

    “再这么下去,我们家门槛都要被踏破了!”

    程学民揉着发胀的太阳穴,跟冯家幼抱怨,说道,“媳妇儿我还是回燕影厂吧,至少厂里能清静点!”

    冯家幼也知道自家男人,不太喜欢这些迎来送往,也是打趣笑道:

    “那你小心点,听说燕影厂门口比我们家还热闹!”

    第二天一早,程学民没敢坐家里的轿车,而是推着自行车从家里后门,走了!

    果然,燕影厂这边确实更他娘的热闹!

    刚到巷口,就听到前面传来一阵熟悉的喧闹声。

    不是燕影厂的人,而是一群举着标语的大学生,正围着厂门喊:“我们要见程学民同志!我们要学创汇经验!”

    厂门口更是挤满了人,也同样有穿中山装的干部,有扛着摄像机的记者,还有不少戴着红袖章的返城知青,手里拿着笔记本,显然都是来取经的。

    程学民缩了缩脖子,跟着大舅哥冯家钊绕到后门,穿过家属生活区进的厂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