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0 总算到家了,媳妇儿有想你家老汉没?(求全订(2 / 5)

加入书签

    所以用新笔名很正常,能理解。

    可真冤枉程学民了,他真没那个意思。

    通俗文学跟严肃文学,其实都是文学的一个流派,其实没什么高低贵贱之分。

    程学民是这么想的,但别人不这么想,他也懒得去多解释,最后拿实力说话。

    也是想看看,他这次的剑走偏锋,能取得怎样的影响力。

    上了火车,发现地区领导给安排了硬卧。

    可按照规定,程学民的级别,出行依旧还是硬座待遇,他妈跟他姐表妹就更别说。

    可见,随着改开拉动了内需,一些很阶级的专权待遇,也在跟着放开。

    差不多随着改开的全面贯彻,出行按级别购买火车票等次,也都将会成为过去式。

    要不了几年!

    只要你手里有钱,八级待遇以上的软卧,都能分分钟买到,根本不用走什么关系。

    所以,这也是让程学民提前感受一下,这级别待遇的高大上。

    否则等过两年,他本身的级别待遇都能坐硬卧了,可惜也全面放开,谁都能坐了!

    只要你有钱,就是给阿猫阿狗专门买个硬卧,或者软卧,都没人说什么。

    也就完全没了级别待遇的优越性,一下子的颠覆在当时,也让很多老同志都无法适应。

    当然这是后面两年的事情,跟现在的程学民不搭噶。

    硬卧的条件肯定比普通车厢的要好,所以接下来的三天,程学民也有创作的环境。

    并没有去赶依旧还没有完稿的外文稿子,而是心血来潮趁着这股热情劲头没下去,翻了翻手里的故事会,准备给地区文学写点通俗地摊文学。

    要说八九十年代的地摊文学,哪个最吸引眼球?

    肯定是黄了!

    要知道,九十年代的地摊文学,还有另外一个更俗的称号:颜色文学!

    总结的真就十分到位。

    程学民回想了一下,九十年代的地摊文学,可不就是有容奶大,连封面都是那种最吸睛的赤果。

    当然!

    程学民给外面的外文稿子,可以来点颜色,也可以全都是颜色。

    但是国内发表的稿子,无论是严肃的还是通俗的,程学民都是非常严肃,不怎么写色。

    虽然伤痕文学风刮过去之后,大家写的严肃文学里面,几乎也都是食色。

    像后来的《白鹿原》《红高粱》,里面的内容是真的很写实,那个颜色也写的非常的刺骨。

    肯定是不适合中小学生看。

    就更别说通俗一点的《康熙王朝》《雍正王朝》,那里面几乎除了颜色,就是颜色。

    程学民写不来!

    他写的稿子他自己做主,往后给他的小松鼠看,给他的女儿看,也不用藏着捏着脸红尴尬。

    所以,给地区文学的通俗稿子,程学民肯定首先排除颜色。

    即便程学民写了,人家陈主编也不见得敢发表,毕竟是试着迈开那一步,但也不能迈的太大,直接扯到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