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6章 回师洛阳避风头(1 / 3)

加入书签

第二日清晨,天光微亮,驻扎在邺城外的五万汉军骑兵,如同退潮般井然有序地拔营起寨,旌旗招展,向着河内郡方向撤离。

城头稀稀拉拉的齐军守兵看着这一幕,大多松了口气,却也不乏疑惑——汉军此番气势汹汹而来,怎地如此轻易便退走了?

回程的路上,汉王刘璟骑在他那匹神骏的黑色战马上,面色阴沉得能拧出水来。

他紧抿着嘴唇,目光直视前方,周身都散着一股生人勿近的低气压。

跟在他身后的李虎、吴明彻等一众将领,个个噤若寒蝉,连大气都不敢喘,只是默默地策马跟随,交换着无奈的眼神。

谁都知道大王此刻心情极度恶劣,缘由嘛……大家心照不宣。

而在庞大的汉军骑兵队伍中,各种窃窃私语和流言早已如同野火燎原般疯传开来,给这枯燥的行军增添了许多“佐料”

“嘿,听说了吗?昨天咱们大王可真是威风八面!”

一个瘦高个骑兵挤眉弄眼地对同伴说道。

“咋了咋了?快说说!”

旁边几个脑袋立刻凑了过来。

“听说那齐国的皇后,不知怎么摸到了咱们大营,进了大王的中军大帐!”

瘦高个压低声音,脸上带着男人都懂的笑容,“据说大王甚为勇猛,一个鹞子翻身,就把那娇滴滴的齐皇后给压在身下了……”

“不对吧?”

另一个黑脸膛的骑兵插嘴,一脸怀疑,“我怎么听说是那齐皇后在上面?主动得很呐!”

“放屁!”

旁边立刻有人反驳,带着几分汉家儿郎的优越感,“我堂堂大汉之王,岂能被一个胡女压在身下?这像什么话!

定然是大王在上!”

“有道理,有道理……”

众人纷纷点头,觉得这个版本才符合他们的预期和自豪感。

“啧啧,不管谁上谁下,大王真是龙精虎猛啊……听说折腾了一个多时辰呢!”

又有人补充道,语气里充满了羡慕与遐想。

这些香艳刺激的流言在队伍中飞传播,版本越来越多,细节也越来越丰富,虽然与事实相去甚远,却极大地满足了普通士卒的好奇心与八卦欲。

诸将跟在刘璟身后,虽然听不清具体内容,但看士卒们交头接耳、时而出暧昧低笑的样子,也知道他们在议论什么。

贺若敦作为刘璟的第一心腹,此刻也觉得头皮麻,不敢去触这个霉头。

他悄悄捅了捅身边的刘桃枝,使了个眼色,那意思是:你去请示大王接下来的行军路线,好歹打破这尴尬的沉默。

刘桃枝心里叫苦不迭,他知道大王正在气头上,这时候去问话简直是往刀口上撞。

但被贺若敦和其他将领用眼神催促着,他也只好硬着头皮,催马快行几步,赶到刘璟身侧,小心翼翼地拱手请示:“大王,前方……前方马上就要抵达河内郡了。

不知……我军是直接回师关中,还是……转道去洛阳休整?”

刘璟猛地勒住马缰,转过头,那双因为睡眠不足而带着血丝的眼睛死死盯住刘桃枝,突然一把抓住他胸前的铠甲束绦,将他拉近,几乎是咬着牙,从牙缝里挤出几个字:“我问你……是不是你……把昨天的事给说出去了?!”

刘桃枝吓得魂飞魄散,连忙摆手,赌咒誓:“大王明鉴!

冤枉啊!

真不是末将!

当时……当时营门值守的兄弟,还有巡营的队正,好多人都看见那齐皇后进了您的大帐……这……这人多眼杂,难免……难免走漏风声啊大王!”

刘璟看着刘桃枝惊慌失措的样子,知道他没说谎,不由得松开了手,长长地、无奈地叹了一口气。

是啊,当时情况特殊,看到的人不止一个两个,他总不能为了堵住流言,就把这五万目击者或听闻者全都灭口吧?

他疲惫地揉了揉眉心,挥挥手道:“传令下去,全军转道,先去洛阳休整几日再说。”

此刻若回了关中,只怕整个汉国都要传遍了。

“末将遵命!”

刘桃枝如蒙大赦,赶紧拨马离开,去传达命令。

然而,刘璟还是低估了这则流言的传播度与威力。

“齐皇后入汉王大帐深入交流”

的香艳传闻,不仅在他的汉军中流传,更是如同长了翅膀一样,迅传到了对面的齐军之中,继而以惊人的度扩散开来,短短数月之间,便已传遍大江南北,成为天下人茶余饭后最津津乐道的谈资。

毕竟,涉及两国至尊的宫廷秘闻,尤其是这种风流韵事,永远是老百姓最感兴趣、也最乐于传播的话题。

---

与此同时,青州高阳郡,镇东将军府后院。

病榻上的高欢,气息依旧虚弱,但精神似乎比前几日好了些许。

他已经得知二儿子高洋携妻子前来探望的消息,心中颇感欣慰。

虽然他素来不太喜欢这个儿子,觉得他容貌丑陋、性格阴郁,不像自己这般雄豪,但此次重伤濒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