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9章 河北大地汉贼肆虐下(1 / 3)

加入书签

殷州·广阿附近

寒风卷着荒野上的枯草,也卷起了庄园焚烧后飘散的黑灰。

汉军校尉徐度按剑立于一处高坡,冷眼看着部下执行他那“痛快”

的任务。

他是南人,家乡曾屡遭北地胡骑蹂躏,对鲜卑贵族有着刻骨的仇恨。

汉王刘璟“抄掠鲜卑庄园,焚其粮械,分其财于汉民”

的军令,在他听来如同天籁。

“动作都快些!

粮食、军械,统统烧掉,一粒米、一片甲也不准给他们留下!”

徐度声音冰冷,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快意。

他看着那些堆积如山的粮秣被投入熊熊烈火,心中没有半分惋惜,只有一种复仇般的酣畅淋漓。

“这些,都是吸食我汉家百姓膏血得来的!

烧得好!”

对于金银细软,徐度严格执行着“能带则带,不能带则分”

的原则。

士兵们将一箱箱搜刮来的财宝抬出,遇到实在笨重或不便运输的,徐度便大手一挥,对着远远围观、面带惧色又隐含期待的当地汉人百姓喊道:“乡亲们!

汉王仁德,吊民伐罪!

这些不义之财,取自于尔等,今日便还于尔等!

各自取用,不必惊慌!”

起初,百姓们还畏缩不敢上前,直到几个胆大的穷汉在士兵的鼓励下战战兢兢地拿了几件饰银器,现汉军果然不加阻拦,人群瞬间沸腾了!

他们欢呼着,哭泣着,如同潮水般涌上来,一边争抢着财物,一边朝着徐度和汉军士兵磕头作揖,口中高喊着

“汉王万岁!”

“将军活菩萨!”

更有甚者,一些熟悉本地情况的青壮百姓主动找到徐度,激动地表示愿意为大军引路,指出哪些庄园是鲜卑贵族的,哪些地方可能藏有密室地窖。

有了这些“带路党”

,徐度所部的行动效率极高,如同精准的外科手术刀,短短数日,广阿城外围的鲜卑庄园便被扫荡一空,处处浓烟滚滚,火光映红了半边天。

广阿城头,那些提前收到风声、仓皇躲进城内的鲜卑贵族们,望着城外冲天的火光和浓烟,一个个捶胸顿足,目眦欲裂。

那是他们几代人积累的财富和根基啊!

“天杀的汉狗!

强盗!

土匪!”

“我的粮食!

我的庄园啊!”

“刺史呢?州兵呢?为何不出城剿灭这群匪类?!”

他们除了跳着脚破口大骂,泄着无尽的愤怒和恐惧之外,面对城外数千如狼似虎的汉军骑兵,却毫无办法,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产业化为灰烬。

---

瀛州·赵都军城

与徐度那种带着私仇的痛快不同,年轻的慕容三藏心中更多的是责任与使命感。

他十分珍惜这次独立领军的机会。

父亲慕容绍宗如今已是汉王麾下声名赫赫的镇南大将军,爵封昌黎侯,作为名将之子,他绝不能堕了父亲的威风,更不能辜负汉王刘璟的信任与期待。

他一到赵都军城,便雷厉风行地展开行动。

他没有贪功冒进,而是采取了稳扎稳打的策略,先从那些势力相对弱小、防守薄弱的鲜卑贵族庄园开始,一家家查抄过去。

同样严格执行汉王军令:粮食物资,尽数焚毁,绝不资敌;金银财宝,能带走的充作军资,带不走的,便召集当地汉人百姓,当场分。

“父老乡亲们!

汉王麾下慕容三藏,奉王命,讨不臣!

此等不义之财,当归还于民!”

慕容三藏骑在战马上,声音清朗,带着少年将领特有的朝气与正气。

他看着百姓们从最初的惶恐到感激涕零,心中对汉王此举的深意有了更深的理解——这不仅是破坏齐国的战争潜力,更是争夺民心!

(这是他自己脑补的)

瀛洲刺史尉迟孟都,此刻正默默地站在赵都军城的城楼上,花白的胡须在寒风中颤抖。

他望着城外远处升起的缕缕黑烟,脸色灰败,眼神复杂。

他知道汉军在干什么,但他无能为力。

他年轻的儿子尉迟迦急匆匆地跑上城楼,看到父亲只是呆立,顿时心急如焚,指着城外喊道:“父亲!

汉贼如此猖狂,在我瀛州境内烧杀抢掠,焚我庄园,掠我财货(指鲜卑贵族,但尉迟迦视为齐国财产),欺我国人!

您身为刺史,守土有责,应当立刻出兵救援啊!”

尉迟孟都缓缓转过头,看着儿子因激动而涨红的脸,声音沙哑而疲惫:“出兵?迦儿,我问你,我们城中,有多少州兵?”

尉迟迦不假思索:“约在三千上下!”

“三千……”

尉迟孟都重复了一遍,语气中充满了无力感,“区区三千步卒,且久疏战阵,你觉得……敌得过城外慕容三藏那五千如狼似虎的汉军铁骑吗?那可是慕容绍宗的儿子!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