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8章 中原风清(1 / 2)
就在贺拔岳决意出征之际,凛冬的寒意笼罩着洛阳城。
尽管天气严寒,但汉王刘璟仍强撑着尚未痊愈的病体,亲自出城迎接两位至关重要的臣子——新任中原行台尚书令裴侠与新任中原都督于谨。
城门处,车驾仪仗肃立。
当裴侠与于谨的风尘仆仆的身影出现时,刘璟在侍从的搀扶下,向前迎了几步。
他的脸色依旧带着病后的苍白,声音也略显虚弱,但眼神中却充满了殷切的期望。
“裴公,于公,一路辛苦了!
孤这病体缠绵,未能远迎,还望二位见谅。”
刘璟握着拳头,抵在唇边轻咳了两声,语气诚挚。
裴侠见状,连忙上前躬身行礼,动容道:“大王万金之躯,染恙在身,岂可轻动?臣等何德何能,竟劳大王亲迎,实在惶恐!”
他年近六旬,面容清癯,眼神锐利而正直,一看便是干练务实之人。
于谨也紧随其后,他身形魁梧,虽已不年轻,但武将的英武之气犹存,声音洪亮:“大王安心养病便是!
中原军政,有臣与裴公在,必不使大王劳心!”
刘璟看着这两位一文一武的栋梁之才,心中顿感踏实了许多。
他微微颔,也顾不上过多寒暄,直接切入正题,语气带着嘱托与期盼:“中原新定,百废待兴,更兼北线战事未休,后勤民务,千头万绪。
孤……便将这腹心之地,托付给二位了!
望二位能尽快梳理局面,使政令畅通,民生复苏,为我前线将士,提供一个稳固的后方。”
“臣等必竭尽全力,以报大王信重!”
裴侠与于谨齐声应道,神色肃然。
他们深知肩上担子之重。
得到了二人的承诺,刘璟仿佛卸下了一副重担,精神似乎都好了一些。
他知道,有裴侠和于谨坐镇中原,自己终于可以暂时放下繁杂的政务,安心在洛阳养病了。
裴侠上任中原行台尚书令后,甚至来不及好好休息,便立刻投入了工作。
他深知,要稳定中原,要在于争取民心,恢复民生。
他召来了所有从关中抽调来的、熟谙汉国律令政策的各级官吏,连夜开会。
行台尚书省的大堂内,烛火通明。
裴侠端坐主位,目光扫过下方众多面孔,声音沉稳而有力:“诸位!
中原百姓,苦北周恶政久矣!
虚税滥征,田亩不清,民不聊生!
我等奉王命而来,要之务,便是‘解民倒悬’!”
他随即颁布了一系列经过深思熟虑的政令:
“其一,即刻组织人手,彻底清查各郡县往年赋税账册!
凡北周时期为凑军费而加征的各类苛捐杂税、预征之税,一律明令废除!
自即日起,中原之地,田赋统一实行‘二十税一’!”
此令一出,堂下不少原周国降吏面面相觑,有人小声嘀咕:“二十税一?这……这未免太轻了吧?府库如何充盈?”
裴侠听力极好,目光如电般扫向声之处,厉声道:“轻?与民休息,藏富于民,方是长治久安之道!
竭泽而渔,乃亡国之政!
此事无需再议!”
他继续宣布:“其二,废除北周强征的各地府兵制度!
凡非自愿入伍者,一律放路费,放归乡里,与家人团聚,安心务农!”
“其三,全面推行我大汉‘均田制’!
丁男授露田、桑田合计四十亩,丁女授田二十亩!
务使人皆有田可耕,有桑可蚕!”
最后,他抛出了最具诱惑力,也最体现智慧的政策:“其四,为助百姓渡过难关,恢复生产,特实行‘一免二减’之策!
即,今年(或指第一个完整财政年)全部免税!
明年赋税减半征收!
后年恢复正常之二十税一!”
这时,有幕僚提出疑问:“裴公,为何不仿效古制,行‘三年免税’,岂不更能收买人心?”
裴侠摇了摇头,解释道:“此有三虑:其一,中原地处要冲,未来恐仍是我大汉与齐、梁交锋之主战场,需尽快恢复一定财力以支撑军需;其二,中原底子雄厚,土地肥沃,只要政策得当,民心归附,恢复起来会很快,无需过长免税期;其三,也是最关键的……”
他顿了顿,语气带着一丝讥讽,“那宇文泰初掌权时,也曾玩过‘三年免征’的把戏,结果如何?或是口惠而实不至,或是到期后变本加厉!
百姓早已被这等空头承诺骗怕了,信用已然破产!
我等若再提‘三年免税’,百姓只会嗤之以鼻,认为又是官府的诓骗之言。
而这‘一免二减’,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方能真正取信于民,重塑官府威信!”
一番解释,条理清晰,切中要害,令在场所有官吏,包括那些心存疑虑者,都为之折服。
众人纷纷领命,不敢怠慢,立刻投入到繁忙的清查、登记、授田、安民等工作之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