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四月的科举(2 / 3)
之道,在于安民"
的真知灼见。
武举考场更是严格。
慕容三藏舞动长枪,虎虎生风;皮景和挽弓搭箭,箭无虚;独孤永业则在校场上演示兵法布阵,令考官们频频点头。
经过数轮严格选拔,最终只有二百人脱颖而出。
放榜那日,贡院外人头攒动,士子们紧张地寻找自己的名字。
"
中了!
我中了!
"
有人喜极而泣。
"
怎么会怎么会没有?"
有人失魂落魄。
颜之推站在榜前,看到自己的名字高居文举榜,一时竟不敢相信。
沈度、薛端分列二三名,三人相视而笑,眼中都有泪光闪烁。
武举榜上,慕容三藏名列第一,皮景和、独孤永业紧随其后。
慕容三藏看着自己的名字,心中感慨:父亲,儿子没有辜负您的期望!
汉王刘璟得知科举结果,龙颜大悦,下令长安大庆三日,新科进士御街夸官。
这一日,长安御街上人山人海,百姓争相一睹新科进士的风采。
颜之推、沈度、薛端骑马走在文进士最前方,身着绯红官袍,帽插金花,英姿勃。
"
看!
那就是颜状元!
"
"
听说他来自河北,真是才貌双全!
"
少女们向他们抛洒花瓣,眼中满是倾慕。
武进士们更是威风凛凛。
慕容三藏一身戎装,胯下白马,宛如战神下凡;皮景和手持长枪,目光如电;独孤永业则显得沉稳内敛,但眉宇间自有英气。
"
汉王万岁!
"
"
新科进士千岁!
"
欢呼声此起彼伏,整个长安都沉浸在喜悦之中。
刘璟站在皇城楼上,看着这一幕,心中感慨:"
天下英才,尽入吾彀中矣!
"
他转身对郦道元说,"
郦公辛苦了。
此次科举公平严格,为国选得真才,功在千秋。
"
郦道元躬身道:"
大王圣明。
科举取士,确是国家长治久安之道。
"
当晚,未央宫中大摆御宴,款待新科进士。
金碧辉煌的大殿中,歌舞升平,觥筹交错。
刘璟举杯向众进士敬酒:"
今日诸位高中,乃国之幸事。
望诸位日后勤政爱民,不负孤望!
"
众进士齐声应诺,饮尽杯中酒。
宴会气氛热烈,士子们相互敬酒,畅谈抱负。
就在这时,武探花独孤永业突然起身,走到御前躬身道:"
大王,臣有一事禀报。
"
刘璟微笑问道:"
独孤探花有何事?"
独孤永业深吸一口气,声音清晰有力:"
臣其实本姓刘,祖籍中山刘氏,与大王本是同宗。
"
此言一出,满座哗然。
"
什么?独孤探花姓刘?"
"
这是要攀龙附凤啊!
"
"
高中探花还不满足,竟想与大王认亲!
"
士子们纷纷怒斥:"
无耻!
"
"
不要脸!
"
"
寒门子弟好不容易有个出头之日,竟想出这种法子攀关系!
"
独孤永业面不改色,似乎早已料到这种反应。
刘璟微微皱眉,心中不悦:莫非又来一个打秋风的穷亲戚?这些年冒充宗亲的人可不少。
就在气氛尴尬之际,军师刘亮突然起身,快步走到独孤永业面前,仔细端详他的面容:"
你你母亲可是姓李?娘家在范阳?"
独孤永业眼中闪过惊喜:"
正是!
大人如何得知?"
刘亮激动地转向刘璟:"
大王!
他可能真是宗亲!
臣的表弟刘静当年娶范阳李氏,生有一子。
后来刘静病死,李氏改嫁独孤氏,孩子也随之改姓"
刘亮仔细询问了独孤永业的生辰、母亲名讳、家乡细节,最终确认无误,转身向刘璟禀报:"
大王,他确是刘静之子,臣的远房侄儿!
"
大殿内顿时安静下来,所有人都看着这戏剧性的一幕。
刘璟沉吟片刻,突然大笑:"
好!
好!
没想到科举不仅为国选才,还让孤找回了失散的宗亲!
"
他起身走到独孤永业面前,拍拍他的肩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