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9章 老姜不仅辣还毒(1 / 3)

加入书签

次日深夜,邺城丞相府内,灯火通明,丝竹声声。

孙腾穿着崭新的御史大夫官服,花白的头梳理得一丝不苟,缓步走入宴会厅。

他腰板挺直,步履沉稳,哪还有临漳县那个颓废老乞丐的影子?只有眼中偶尔闪过的狡诈光芒,暗示着这个老政客的深不可测。

"

孙公重返朝堂,实乃国家之幸啊。

"

高欢举杯相迎,语气热络却目光如炬,仿佛要穿透孙腾谦卑的外表。

孙腾躬身回礼,姿态放得极低:"

全赖丞相提携,老朽方能残烛复明。

定当竭尽绵薄,以报丞相知遇之恩。

"

他举起酒杯,手腕微微颤抖,恰到好处地展现出一个老臣的激动与感恩。

宴席上,百官争相向孙腾敬酒,说着各种奉承话。

孙腾一一回应,态度谦和,但心中明镜似的:这些人中,有多少是真心欢迎?有多少是暗中嫉妒?

"

孙公这些年隐居临漳,想必清苦得很吧?"

一个声音突兀地问道。

问的是御史中尉崔暹,语气中带着几分讥讽。

孙腾不慌不忙地放下酒杯,微微一笑:"

清苦谈不上,倒是读了不少书,想通了不少道理。

譬如说,为人臣者,当时刻谨记本分,不可因一时得失而忘忠义之道。

"

他话说得谦卑,眼神却锐利如刀,看得崔暹不由自主地低下头去。

高欢在一旁冷眼旁观,心中暗叹:这老狐狸,锋芒藏得再好,也终究是只狐狸。

宴席散去,孙腾立即开始行动。

他深知时间紧迫,必须尽快解决"

陛下何故谋反"

这个棘手问题。

回到府邸,他屏退左右,独自在书房中踱步。

烛光摇曳,将他瘦长的影子投在墙上,如同鬼魅般晃动。

"

元俊啊元俊,"

他喃喃自语,"

你为何如此愚蠢?行刺高澄?这不是自寻死路吗?"

他摇摇头,眼中闪过一丝怜悯,但很快被冷酷取代,"

既然如此,就别怪老臣心狠了。

"

第二天清晨,孙腾召来了昔日门生、现任中书舍人的崔劼。

这个以文笔犀利着称的文人,一直是孙腾在朝中的暗棋。

书房内茶香袅袅,孙腾慢条斯理地品着茶,仿佛在聊家常:"

崔生近日可好?听说尊夫人又添一子,恭喜啊。

"

崔劼躬身道:"

多谢老师挂念。

学生家中一切安好。

"

他心中忐忑,知道老师突然召见,绝不只是闲聊家常。

孙腾放下茶盏,长叹一声:"

崔生可知近日宫中变故?陛下行刺世子,实在骇人听闻。

"

崔劼谨慎地回答:"

学生略有耳闻。

此事确实令人震惊。

"

"

岂止骇人听闻?"

孙腾摇头,"

简直是亘古未有的悖逆之举。

然则世子仁厚,不欲深究,只叹陛下何故谋反,其心何其痛哉!

"

崔劼立即领会了老师的意思:"

学生明白。

这就去安排,定让天下人知陛下之失德。

"

孙腾满意地点点头:"

记住,要半真半假,虚虚实实。

百姓最爱听什么?无非是宫闱秘闻,奇谈怪事。

去吧,办得漂亮些。

"

三日后,邺城酒肆茶馆开始流传各种关于元俊的轶闻。

"

听说了吗?陛下在宫中豢养男宠,夜夜笙歌!

"

一个酒客神秘兮兮地说。

"

何止啊!

"

另一个接口道,"

我表兄在宫中当差,说陛下每日都要饮处子血练长生术呢!

"

在城南的一家茶馆里,一个说书人正唾沫横飞:"

话说那日元俊突奇想,竟穿着女装在后宫嬉戏,被太后撞见,气得太后当场昏厥"

这些流言如同毒雾般在邺城弥漫。

孙腾还特意安排了几童谣在市井传唱:"

元家郎,坐龙床,白日嬉戏夜颠狂。

高家将,守边疆,忠君反被君心伤。

"

孩童们无知,只觉得顺口,便四处传唱。

殊不知这些童谣正一点点侵蚀着皇帝在民间的威信。

舆论酵得差不多了,孙腾开始第二步行动。

他召集了御史台的心腹,闭门三日,编纂出一本《元俊二百二十四大罪》。

御史台内烛火通明,纸墨堆积如山。

孙腾端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