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章 长安十二时辰完(2 / 3)
气透过铠甲渗入骨髓,但他的腰背依然挺得笔直,如同在军中站岗一般。
他的额头抵在冰冷的地面上,呼出的白气在石板上凝结成霜。
当那件绣着金龙的黑色大氅披在他肩上时,韦孝宽浑身一颤。
他抬头,看见汉王刘璟那张温和的面容,一时间竟说不出话来。
大氅上还带着汉王的体温,这份突如其来的温暖让他鼻头一酸。
&0t;孝宽,地上凉,起来说话。
&0t;刘璟的声音如同春风般和煦。
韦孝宽喉头滚动,终于颤声道:&0t;大王家兄固执,不肯认罪伏法。
孝宽迫不得已才来求见大王,还望大王宽恕家兄。
&0t;他的声音哽咽,堂堂七尺男儿,此刻却像个做错事的孩子。
刘璟俯身扶起韦孝宽,近距离看时,才现这位才二十三岁的将军满面愁容,鬓边也添了几缕青丝。
他心中一动,想起了玉壁之战时,韦孝宽浑身是血却依然高举汉旗的场景。
&0t;孝宽追随思政在玉壁戍守,大破高欢,扬我汉国之威。
&0t;刘璟温声道,手上微微用力将韦孝宽扶起,&0t;孝宽所请,孤怎么能不考虑。
&0t;
韦孝宽闻言,眼中闪过一丝希望的光芒。
他本已做好最坏的打算,却没想到汉王如此宽厚。
他张了张嘴,却不知该说什么,只能深深一揖。
刘璟将韦孝宽的反应尽收眼底,继续道:&0t;死罪可免,活罪难饶。
韦夐还是主谋,纵使孤是汉王,也不能徇私枉法。
&0t;
&0t;大王明鉴!
&0t;韦孝宽重重抱拳,铠甲出清脆的碰撞声,&0t;家兄犯下大错,理当如此。
只要能保全性命,孝宽愿代兄长受任何责罚。
&0t;
两人沿着宫墙缓步而行,刘璟的龙袍下摆在寒风中轻轻摆动。
他故意放慢脚步,给韦孝宽足够的时间思考。
宫墙上的积雪在阳光下闪闪光,远处传来宫人清扫积雪的沙沙声。
&0t;孝宽不愧是忠义之将。
&0t;刘璟停下脚步,转身面对韦孝宽,&0t;既然如此,就依照其他家族一样,允许罚金赎罪,迁徙梁国。
如何?&0t;
韦孝宽心头一震。
迁徙梁国意味着韦氏一族将远离权力中心,但比起满门抄斩,已是天大的恩典。
他毫不犹豫地单膝跪地:&0t;家兄能保住性命已是法外开恩,怎敢再言其他。
孝宽愿代兄长献出韦氏全部积蓄,支持汉国大业!
&0t;
刘璟眼中闪过一丝满意的神色,但很快又换上一副为难的表情:&0t;孝宽不必如此,如此非我本意。
&0t;
&0t;大王!
&0t;韦孝宽抬头,眼中含泪,&0t;家兄酿成大祸,当为汉国百姓赎罪。
韦氏世代积累,本就应该用于国事。
还请大王成全!
&0t;
刘璟看着跪在地上的将军,心中权衡。
他本就想借机取关陇士族之财,增强汉国国力,韦孝宽的提议正中下怀。
但戏,还是要做足。
&0t;唉&0t;刘璟长叹一声,伸手扶起韦孝宽,&0t;孝宽忠心可鉴,本王若再推辞,反倒显得不近人情了。
&0t;
韦孝宽大喜过望,又要跪下谢恩,被刘璟拦住:&0t;不必多礼。
刘桃枝!
&0t;
一直跟在身后的亲卫刘桃枝立刻上前:&0t;臣在。
&0t;
&0t;去绣衣卫传本王口谕,释放韦夐和韦艺。
&0t;刘璟吩咐道,又转向韦孝宽,&0t;孝宽放心,本王这就命人准备赦免文书。
&0t;
刘桃枝领命而去,翻身上马时忍不住回头看了一眼。
只见汉王正亲切地拍着韦孝宽的肩膀,两人如同多年好友一般。
但跟随刘璟多年的他知道,大王此刻心中盘算的,绝非表面这般简单。
午时的钟声回荡在长安城上空时,绣衣卫大牢的门缓缓打开。
韦夐被带出来时,脸上还带着难以置信的表情。
阳光刺痛了他多日不见天日的眼睛,他抬手遮挡,却看见弟弟韦孝宽站在阳光下等候。
&0t;孝宽&0t;韦夐声音嘶哑,这个一向傲慢的家主终于流下了悔恨的泪水。
他踉跄着向前几步,几乎站立不稳。
韦孝宽快步上前扶住兄长,这才现韦夐瘦了许多,原本合身的锦袍现在松松垮垮地挂在身上。
他心中一痛,低声道:&0t;兄长,我们回家。
&0t;
而在同一时刻,蓝田白氏的府邸前,刽子手的刀已经高高举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