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和裴柳的交易(1 / 3)

加入书签

夜色渐深,河内郡府的书房内灯火依旧明亮。

刘璟伏案批阅文书,烛火在他棱角分明的脸上投下深浅不一的阴影。

案几上堆积如山的竹简几乎将他淹没,墨汁在砚台中早已干涸。

他揉了揉酸的眼睛,指尖沾了些墨渍也浑然不觉。

忽然,门外传来轻轻的叩门声,三长两短,是他与心腹约定的暗号。

&0t;主公,属下有事禀报。

&0t;唐邕低沉的声音透过门缝传来,带着几分急切。

刘璟放下手中的毛笔,笔尖在竹简上留下一道墨痕:&0t;进来。

&0t;

门扉轻启,唐邕和元修伯一前一后走入。

唐邕身材瘦削,一袭青衫显得格外单薄,但那双眼睛却炯炯有神;元修伯则体态微胖,圆脸上总挂着和善的笑容,此刻却眉头紧锁。

两人向刘璟行礼后,都站在原地不肯入座。

&0t;这么晚了,有何要事?&0t;刘璟示意二人坐下,顺手将案几上的茶壶推了过去。

唐邕从袖中取出一卷竹简,小心翼翼地摊开在案几上:&0t;主公,这是最新的户籍统计。

&0t;他的手指在竹简上轻轻滑动,&0t;从相州跟随我们西迁的百姓,已有约六十万人。

&0t;

元修伯接过话茬,声音里带着几分焦虑:&0t;加上这些年河东收拢的流民,总数已近百万之众。

&0t;他苦笑着摇头,从怀中掏出一个小巧的算盘,手指飞快地拨弄着珠子,&0t;三河之地虽广,但良田有限,按每人每日最低口粮计算&0t;

刘璟眉头紧锁,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案几。

烛火随着他的动作微微摇曳,将他的影子投射在墙上,显得格外高大。

半晌,他忽然失笑:&0t;这倒有趣。

&0t;笑声中却带着几分苦涩,&0t;别人愁没人,我们却愁人太多。

&0t;

唐邕却没有笑,他瘦削的脸上满是忧色:&0t;主公,眼下春耕在即,若不能妥善安置&0t;他顿了顿,压低声音道,&0t;那些流民已经开始在柳氏的田地边缘搭窝棚了,昨日还生了小规模冲突。

&0t;

刘璟猛地站起身,走到窗前。

窗外月色如水,远处隐约可见临时搭建的流民营帐,星星点点布满城郊。

夜风送来几声婴儿的啼哭,还有老人压抑的咳嗽声。

&0t;柳氏、裴氏&0t;刘璟突然转身,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的光芒,&0t;这两家在河东有多少田地?&0t;

元修伯眼睛一亮,急忙从袖中掏出一本册子:&0t;柳氏占河东良田三成,裴氏也有两成有余。

&0t;他翻开册子,指着上面的数字,&0t;光是这两家闲置的田庄,就足够安置二十万流民。

&0t;

&0t;只是&0t;元修伯突然犹豫起来,圆脸上的笑容变得勉强,&0t;这些世家大族向来视土地如命,上次我们提议租借,柳家家主当场就掀了桌子&0t;

刘璟嘴角勾起一抹冷笑,他走回案几前,拿起茶壶给自己倒了杯冷茶:&0t;备马,明日我亲自去拜访。

&0t;他仰头将冷茶一饮而尽,&0t;对了,把王思政将军也叫上。

&0t;

唐邕和元修伯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惊讶。

王思政是出了名的能言善辩,但更出名的是他腰间那把从不离身的宝剑。

&0t;主公是要&0t;元修伯试探着问。

刘璟将茶杯重重放回案几,出一声脆响:&0t;春耕不等人。

&0t;他的目光变得深邃,&0t;告诉厨房,明早多准备些干粮。

这一去,怕是要费些时辰。

&0t;次日清晨,天刚蒙蒙亮,刘璟便带着杨忠、王思政和几名亲卫轻装简从,策马前往河东柳氏庄园。

晨雾缭绕间,马蹄踏过田间小径,溅起晶莹的露珠。

王思政一袭素色长衫,在晨曦中显得格外清雅,他时不时瞥向刘璟的背影,眼中闪烁着思索的光芒。

&0t;大哥,咱们就这么几个人去,会不会太冒险了?&0t;杨忠粗犷的声音打破了晨间的宁静,他拍了拍腰间的大刀,&0t;那柳氏可是河东大族,万一&0t;

刘璟勒住缰绳,回头露出一个意味深长的笑容:&0t;带兵去,反倒显得我们心虚。

今日是去谈生意,不是去打仗。

&0t;他看了眼沉默的王思政,&0t;王将军以为如何?&0t;

王思政微微颔:&0t;将军高明。

柳氏重利,更重颜面。

带兵前往,反倒落了下乘。

&0t;

转过一道山梁,柳氏庄园的轮廓渐渐清晰。

青砖黛瓦的院落依山而建,飞檐翘角在晨光中显得格外气派。

庄门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