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9章 伐周的时机(1 / 3)

加入书签

邺城,太子东宫。

当澄清阁将侯景的消息传回时…

\"砰\"的一声,一只精美的青瓷茶盏被狠狠摔在地上,碎片四溅。太子高澄面色铁青,胸口剧烈起伏,手中的密报已被揉成一团。

\"侯景!\"他几乎是咬着牙挤出这几个字,\"段韶和彭乐是干什么吃的?三万铁骑围堵,还让他逃到许昌,摇身一变成了伪周的淮州刺史,镇南将军?宇文泰那个狗贼,竟敢收留我大齐的叛将!\"

殿内侍从个个噤若寒蝉,低头不敢言语。他们深知太子的脾气,此刻稍有不慎就可能引来杀身之祸。

高澄猛地站起身,在殿内来回踱步,像一头被困的猛兽。\"这个狗贼祸乱我山东四州,连屠数城,竟然还能跑到伪周去出任高官?\"他突然停下脚步,眼中闪过骇人的凶光,\"传令!将侯景留在邺城的家人全部逮捕,五马分尸!脸皮全部割下来,挂在城门口示众!\"

\"殿下三思!\"保守的崔暹忍不住出声劝阻,\"祸不及家人,此举恐遭非议...\"

\"非议?\"高澄冷笑一声,走到崔暹面前,\"侯景叛我时,可曾想过会遭非议?我就是要让天下人看看,背叛我大齐的下场!\"

他挥手下令:\"即刻执行!谁敢再劝,同罪论处!\"

命令像淬毒的箭矢射向邺城各处。当夜,侯府哭喊震天,十七口人被铁链拖出府门。次日清晨,当那些血淋淋的人皮挂在城门上时,围观百姓吓得面无人色。有个老汉低声嘟囔\"造孽\",立刻被卫兵一鞭子抽翻在地。

\"都看清楚了!\"监刑官踩着血水狞笑,\"这就是当叛徒的下场!\"

高澄站在城楼上俯视这一切,蟒袍被风吹得猎猎作响。可他仍然觉得胸中憋闷——那些颤抖的皮肉根本平息不了他的怒火。侯景此刻正在许昌享受着高官厚禄,这简直是对整个大齐的羞辱。

就在高澄余怒未消之时,吏部尚书祖珽求见。这位以狡黠着称的幸臣深知太子的脾气,特意选在这个时机觐见。

\"殿下还在为侯景之事烦恼?\"祖珽躬身行礼,语气恭敬中带着一丝试探。

高澄冷哼一声:\"这个跛奴,我就是将他千刀万剐也不解恨!\"

祖珽微微一笑:\"殿下,臣有一计,或许可化坏事为好事。\"

\"哦?\"高澄挑眉,\"说来听听。\"

祖珽近前几步,压低声音:\"我大齐立国之后,河北各地仍然不稳定,胡汉矛盾时有发生。眼下可以借用侯景叛齐降周这个事情做文章,整合内部,一致对外。\"

高澄闻言,眼中闪过感兴趣的神色:\"继续说。\"

\"侯景叛逃,不仅是殿下的耻辱,也是整个大齐的耻辱。\"祖珽侃侃而谈,\"我们可以借此激发将士们的同仇敌忾之心,暂时平息内部矛盾。同时,以索要叛将为名向伪周派出使者,宇文泰必然不会答应,这样我们就有了南下的借口。\"

高澄若有所思地点点头。他知道父亲高欢一直渴望南下中原,灭掉宿敌宇文泰,但又担心汉王刘璟在关西虎视眈眈,迟迟不敢动作。侯景这个事情确实是一个很好的借口。

\"而且,\"祖珽补充道,\"将这场国战转化成私人恩怨,就不给汉国插手的借口。刘璟虽然与宇文泰结盟,但若是以索要叛将为由,他也不好公然干预。\"

高澄终于露出笑容:\"好!好一个一石二鸟之计!不仅找到了南下的借口,还能整合内部矛盾。孝征,你不愧是我的智囊!\"

祖珽躬身道:\"殿下过奖。此乃臣分内之事。\"

高澄立刻进宫,向皇帝高欢禀报祖珽的建议。高欢正在批阅奏章,听到儿子的汇报,放下手中的朱笔。

\"祖珽真是这么说的?\"高欢眼中精光一闪。

\"正是。\"高澄恭敬地回答,\"儿臣认为此计甚妙。既可以整合内部,又能找到南下的借口。\"

高欢站起身,走到窗前,望着远处的宫殿群。良久,他才缓缓开口:\"宇文泰收留侯景,确实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借口。但是澄儿,你要记住,战争不是儿戏。\"

他转身看着儿子:\"南下中原是我毕生的心愿,但必须做好万全准备。宇文泰不是易与之辈,他在中原经营多年,根深蒂固。\"

高澄点头:\"儿臣明白。所以儿臣提议让陈元康出使许昌,与伪周交涉。元康执掌澄清阁,对伪周情况了如指掌,必能完成使命。\"

高欢满意地点头:\"陈元康确实是个合适的人选。此事就交给你全权处理,有了结果之后告诉我。\"他顿了顿,\"我要去看看百保鲜卑的训练情况。\"

高澄心中一凛。百保鲜卑是北齐最精锐的特种部队,由高欢亲自组建和训练。皇帝此时视察这支部队,意味着他已经决定御驾亲征。

\"父皇要亲征?\"高澄忍不住问道。

高欢眼中闪过锐利的光芒: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