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8章 高氏父子的判断(1 / 2)

加入书签

邺城,三月中旬。

春风还带着几分料峭寒意。汉国使者长孙兕的车驾缓缓驶入这座北方雄城,街道两旁商铺林立,行人如织,显出一派繁华景象。长孙兕撩开车帘一角,默默观察着这座敌国都城,心中暗自评估着魏国的实力。

\"使者大人,世子已为您安排好馆驿。\"前来迎接的官员恭敬地说道,\"明日世子谋士张岳先生会前来拜访。\"

长孙兕微微颔首,心中却是一凛。张岳此人他早有耳闻——高澄麾下四大谋士,以心思缜密、滴水不漏着称。此次由他接待,可见高氏父子对汉国使团的重视。

翌日清晨,张岳果然准时到来。

\"长孙先生远道而来,一路辛苦了。\"张岳拱手施礼,语气不卑不亢,\"世子本欲亲自接待,奈何政务缠身,特命在下前来致歉。\"

长孙兕还礼道:\"张先生客气了。久闻先生大名,今日得见,实乃幸事。\"

两人分宾主落座,侍从奉上香茶。张岳轻抿一口,看似随意地问道:\"长孙先生是第一次来邺城吧?觉得此间风物如何?\"

\"确是首次前来。\"长孙兕谨慎应答,\"邺城繁华,名不虚传。尤其是这铜雀台,气势恢宏,令人叹为观止。\"

张岳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光芒:\"哦?先生对铜雀台也有研究?\"

\"略知一二。\"长孙兕心下警觉,意识到对方在试探自己,\"当年曹孟德建此台以彰显武功,如今丞相高公坐镇于此,也是一段佳话。\"

张岳轻笑:\"先生好见识。不过邺城不止有铜雀台,城北的华林园、城西的漳水风光都值得一看。若先生有兴趣,在下可安排向导。\"

\"有劳先生费心。\"长孙兕婉拒,\"只是此行公务在身,恐无暇游览。\"

张岳点头表示理解:\"既然如此,在下也不便强求。不知先生此次前来,所为何事?\"

长孙兕沉吟片刻,决定直入主题:\"实不相瞒,在下奉汉王之命,有要事需面见丞相高公。还请先生代为转达。\"

张岳面露难色:\"丞相近日身体不适,恐不便见客。不知先生所为何事?或许在下可代为转告。\"

长孙兕心中冷笑,知道这是推脱之词,但仍保持恭敬:\"此事关系汉魏两国大事,需当面与丞相商议。还请先生务必通融。\"

张岳仔细观察长孙兕的表情,见对方神色坚定,知道问不出更多,便转而笑道:\"既如此,在下定当尽力而为。先生远道而来,今晚世子特设宴为先生接风,还请赏光。\"

\"世子盛情,在下感激不尽。\"长孙兕躬身致谢。

宴席上,丝竹声声,歌舞曼妙。张岳与长孙兕谈笑风生,从邺城风土到关中美食,从诗词歌赋到兵法战阵,无所不谈,却丝毫不涉政事。长孙兕暗自佩服对方滴水不漏的功夫,而张岳也在心中评估这位汉国使者的深浅,张岳此时还不能和汉使接触,他怀疑高澄一直在盯着自己。

宴席散去,张岳立即赶往丞相府。他先向高欢汇报了长孙兕求见之事,然后又详细说明了接待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

\"此人谈吐不凡,应对得体,确是刘璟麾下能臣。\"张岳最后总结道,\"虽未明言来意,但观其神态,当有要事相商。\"

高欢抚须沉吟片刻,对侍从道:\"请世子过来。\"

不多时,高澄快步而来。听完张岳的汇报,他立即道:\"父亲,此事必与宇文泰有关。听闻宇文泰屡派细作破坏汉国内政,叔父怕是忍无可忍了。\"

高欢点头:\"我也收到情报,汉国今春大肆征兵,据说要征十万之众。\"他看向儿子,\"你认为我们该如何应对?\"

高澄显然早有思考:\"从法理上说,宇文泰弑帝篡位,虽立的是傀儡,但毕竟是元氏血脉。我们出兵讨伐,名正言顺。\"

高欢示意他继续。知子莫若父,他知道儿子话中有话。

高澄话锋一转:\"但若与叔父合作,以父亲和叔父之能,剿灭宇文泰自然不难。问题是宇文泰只有八州之地,其中最富庶的颍州、洛州、梁州、宋州都靠近叔父。若叔父再得洛阳,占据两京,就有帝王之势了。\"

高欢沉默不语,良久,他缓缓道:\"所以你的意思是联周灭汉?\"

\"正是。\"高澄坚定地说,\"即使灭不了汉,也要拿回泰州。玉璧在一天,我晋阳大军就无法南下。\"

\"玉璧\"二字如一把利刃,瞬间刺痛了高欢的心。他仿佛又看到那座坚城下的惨状——十万大军折戟七万,无数魏军儿郎血染沙场。那一战不仅损兵折将,更在他心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阴影。

高欢的脸色阴沉下来:\"你认为我们与汉军作战,有几成胜算?\"

高澄谨慎地回答:\"我军兵多将广,而叔父占据地利,用兵多变,约有五成胜算。\"

\"五成?\"高欢冷哼一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