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三章 奇迹的代价(2 / 3)

加入书签

2004年末回到家中时,大儿子已经5岁多了。

    他怯怯地望着父亲就象看到一个陌生人一样,男人心中期待的父子深情相拥的一幕却始终没有出现。

    2007年初,男人又背着简单的行礼踏上了去往东南沿海的打工之路。

    当年10月,他的小女儿出世了。

    接到电话,满脸汗水正在车间里忙碌的男人,感到自己是世上最幸福的人。

    有儿有女不仅在城市,在农村也是不少家庭的梦想,如今这个梦想终于成真了。

    男人买了很多糖果,向工友们分发,让大家一起感受这份喜悦之情。

    回家见过女儿,在离开的时候,男人临时却犹豫了。想到这一去又是5、6年见不到儿女,他最终还是选择了退票!

    他决定留在家乡附近的城市碰碰运气。

    “为什么不到新春秋市去呢?”

    莎克雅听男人的描述,男人之前所在的城市,机会实在是太少了。

    但是男人告诉莎克雅,新春秋市这种特别直辖市,对于居民的选择有很大的限制。

    那里可不是想进就进的。

    莎克雅叹了口气,开始渐渐明白,新春秋市作为“眷族迎击用防卫要塞都市”的门槛有多么高了。

    说白了新春秋市有很多市民,或多或少都是和抵抗眷族的组织、军队有关系的高级人才才能入住。

    和男人这种打工的普通人还是有些差别。

    不过,在新春秋市住有一点不好,那就是万一哪天就被眷族给扬了。

    那里的人都是有觉悟才去的。

    回到男人的故事。

    在一个好心人介绍下,男人给人看停车场,租住在300元一个月,4个平方连床位都摆不下的楼顶。

    当时,电瓶车才刚刚兴起,看到市场边上修车师傅生意好,他心动了,天干饿不死手艺人。

    他主动提出免费帮修车师傅干活,为了是能学到技术。

    因为白天有更多时间,他主动换成夜班。

    男人是一个爱学习的人,虽然高中都没毕业,但是凭着技校的电子知识,他一有空就开始琢磨电子的电路,电线。

    把每一个问题的解决方法都牢记在心。

    仅仅3个多月,他就租了一个小商铺开始了自已的创业之路。

    为了节省开支,铺就是家,家也是铺。

    不仅仅是补个胎,加个车篷,换个电瓶,凡是别人需要的,他都用心琢磨,怎样价格低一些,别人能接受,只要能解决问题。

    由于收费合理,态度好,技术好,来找他的人很多。

    不仅小区的居民车出了问题爱来,一些跑电动车货运、拉人的电三轮为节省几毛、几块钱宁愿舍近求远来找小段修车,换备件。他很快也拥有了一批忠实的修车粉丝。

    每天脸上难得有干净的时侯,伴随着手上厚起来的茧,还有男人的自信。

    他租了房子,接来了老婆和儿女,小小铺面里,经常充满欢声笑语。

    但天有不测风云,2014年,女儿在和亲戚家孩子在玩闹时,从5楼的窗台上翻落下来!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