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8章 新旧势力冲突(2 / 4)

加入书签

国府那边是求之不得。

只要杨锋不揭穿他们的小伎俩,随便他们怎么去分配功劳,那杨锋想休息多久就休息多久。

只可惜杨锋是天生的操劳命,匆匆把廖莎送到三王山休养,自己仅仅陪了老婆孩子两天,还有一大半的时间在处理公事。

长公子在锦城干的热火朝天,川地的经济却开始了横盘。

公署一口气加了几项新税,大大增加了商户和民众的负担,弄得坊间是怨声载道,一些文人和学生游行抗议,结果却被长公子的心腹,刚刚上任的警察局长给一通暴打、并且还抓了200多人。

幸好有杨锋打下的底子在,要不然锦城这200多人就不是简单的挨揍了,待社会各界施压、呼吁,好不容易才把人给救了出来。

一切都仿佛是一个循环,曾经在沪上、在金陵、在山城发生过的事情,今天也终于是轮到锦城了,对此杨锋却是在保持沉默。

不过在保持沉默的同时,杨锋却指示玉莹他们,加快三王山企业的搬迁。

眼下从玉带城到c城港口的公路已经建成,自然是大大加快了物流的速度,而且杨锋还在大力督促自治区的铁路建设,并且以华裔商会的名义承担了全部的投资。

这一刻从钢城、三王山,一路抵达边境的赛锋城,接着从赛锋城再到玉带城,从玉带城再到c城装船,整个过程大概需要20天,已经算是非常的迅捷了。

在这20天的基础上,再经过20天的海运,货物就可以抵达椰城,这个过程虽说漫长但基本上却没有任何的风险。

日军在Z半岛的势力已经被拔除。

同盟国不会对万岛的船只动手。

天竺刚刚经历了国家的分裂。

周围各国也没有足够强大的海军。

虽说走这条路线,远远不如米26编队,一个晚上就能把数千人送到希望城,可这条路线才是移民搬迁的正规途径。

目前三王山正在实施一项秘密计划,包括巨无霸花郎钢铁厂在内,任何愿意搬迁、愿意追随杨锋的企业,都再把一半的设备和一半的生产骨干悄悄的送上船,去到希望城或是新岛落地生根。

那些铁背旅老兵的家属、川地保安团士兵的亲友,他们更是毫无怀疑的信任杨锋的承诺,用川地的每人15亩土地去置换新岛的每人50亩。

在这种政策的激励下,新岛上的三座城市、无数集体农庄都在拔地而起蓬勃日新。

青帝是专门为纪念杨锋而命名的城市,老和尚、渔府突然来这么一手,弄得杨锋是哭笑不得。

但是事后想一想,这也算是一种巨大的牵绊了,老和尚果然是多智近乎妖,他预计新岛不会一直太平,早晚会经历各式各样的风波,甚至是面对西方世界的进攻。

可是有这个名字在,杨锋就不可能把青帝城,一个用他自己名字命名的城市给舍弃掉,只能是想方设法的坚持下去。

为此杨锋不仅在青帝城的深水港建立了一个海军基地,还在七色师之外又建立了一支规模达到一万人的武装力量。

这个万人规模的国民军,全部按照万岛的最高标准进行训练和武装,同时肩负着监督岛上澳洲人、本地人的任务,并且还要看管五万多的日军战俘。

没法子,想要快速完成基础建设,那就不得不动用这些战俘,好在枪毙一些扎刺的家伙后,明白万岛是真会杀人,日军战俘就乖巧多了,一个个是老老实实的干活儿,期待战争结束之后能够回家。

山海城,新岛上的第二大新建城市。

距离青帝城800多公里,背靠大山、面朝海洋。

如果说青帝城顶在前面,直面了新岛上可能的各种危机,那么山海城就是新岛未来的交通物流中心,是心脏旁边最粗的那根血管。

新岛上的巨型工程,环岛铁路是肯定要修的,哪怕要花费十年、二十年的时间,这件事也必须要完成。

而新岛环岛铁路的零公里起始点,就被杨锋设置在了山海城。

在那一片片拔地而起的新楼宇中间,同时建设的还有巨大的铁路枢纽、铁路学院、各种配套的工厂和单位。

因为杨锋一开始就采取了很高的标准,所以山海城的启动有些慢,毕竟建造统一的七层居民楼,绝对比木头棚子艰难太多了,吴万钧掌握的红鲤基金至少有15%都投向了这一座城市。

另外就是新移民中的工商企业,也大都选择了在这里落脚,活力十足的经济无疑就是山海城最好的名片。

最后则是被命名为尚集的第三座城市,这里位于大片平原的中心,自然而然就变成了新岛的粮食生产中心。

要说这万岛的农业,用上杨锋提供的新种子,再加上专门的扶持政策,那发展速度是一日千里,要不然也无法对好几个国家实施援助。

可是在这种情况下,杨锋还是坚决要把尚集建造成新的粮食中心,不光拥有12家大型国有农场,还在一波一波不停的发展集体农庄。

要知道一个集体农庄,那就是4-5万人口,并且需要至少百万亩的可耕地,数个这样的集体农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