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章 聪明的导演(3 / 4)

加入书签

nbsp;   哪怕是知道欧洲人没什么不敢拍的,但这剧情还是有点冲击曹阳的三观。

    本以为到此为止了,哪知道,还没完!

    男主的幸福生活没过几天,他继母就来了,继母看起来有点嫉妒,对男主说道:“你跟那个女人亲热时,像不像在干你的XX呢?”

    妈的,英国导演果然牛逼,借着继母的嘴,还是把这件事捅破,说出了这句话。

    只能说真无愧于欧洲文艺片,黄段子,还有一些让人鼻子喷血的的画面一个都不少!

    剩下的几部,倒没什么好说的,不是传记电影就是关于二战的,都属于拿奖比较容易的电影。

    曹阳重点关注了一下《图雅的婚事》。

    这部电影在原来的历史中,是拿到了这一届金熊奖的。

    曹阳都是很好奇,这电影是运作的成份大一些还是政治正确的成份更大一些呢?

    别说什么艺术性,还是那句话,每年几千部参赛电影中,水准以上的肯定不少,有时候给谁最大奖,是要通盘考虑的,很多因素都要计算在内。

    曹阳仔细认真的看了一下《图雅的婚事》,怎么说呢,总体来说,跟第五代导演不同。

    这部电影不算是一部贴着农村、民俗、原生态、新闻事件、群众演员种种标签的电影。

    也不是一部伪民俗的电影,不是一部带着“地下”标签的“揭黑”电影。

    其中有些闪光点,让人看到与以往第五代甚至有些第六代导演的不同之处。

    在情节上,电影综合借鉴了多个流传民间的“嫁夫养夫”的故事,这种嫁夫养夫的故事本身就有很强的戏剧性,相对应的可看性也自然很强。

    导演在电影中始终抓住结婚这条主线,并围绕展开,先交待嫁夫的必然性、其后是图雅的选择,最终是出嫁。

    就这么一条单一的故事主线,明晰又简练,使得剧情十分紧凑,摒弃了以往情节过散、分支过多的毛病。

    相比之前《三峡好人》俯视式的悲天悯人,《图雅的婚事》更多的是平视式的家长里短。

    同时,把发生地放置在蒙古,也预示着影片风格将不同于以往的含蓄压抑。

    塞外的风沙使影片的风格也更加豪放,而在感情处理上,也把东方式伦理的束缚放在了次位,更多的是对生存和原始情感的渴望。

    这些是优点。

    作为北电毕业的第六代导演,哪怕王全案学的是表演,但他依然继承了北电导演的“优点”,特意给这个故事设置了一个大背景。

    影片中的草原不是人们头脑中“蓝蓝的天空,青青的湖水,奔驰的骏马……”的昔日草原,而是因为工业化而严重缺水和荒漠化的草原。

    影片中的牧民也不是昔日欢歌笑舞的牧民,而是打井不成后苦苦挣扎着生存的牧民,在缺水的情况下,牧民的生活难以为继……

    说穿了,还是在揭示,还是在悲天悯人,只是角度更加巧妙,更加“合理化”。

    并且,为了怕柏林电影节和西方人不懂他的含蓄,他还特意接受了采访。

    他说:“影片拍摄地因粗暴的工业开发导致草场严重沙漠化,在政府强令当地的蒙古牧民搬离牧区时,我就决定在那一切消失之前,拍摄一部电影来记录这一切。

    而图雅这个独特的婚姻故事,也是出自当地一个真实的事件。

    我希望把这部电影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