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认真的赚钱(2 / 3)

加入书签

    保长选择这个时间上门通知,就是想拖着他们用晚上的时间来干活,力气小,速度慢的,怕是要到天亮才能完成。

    而天亮之后没多久又要出发去地里收麦子。

    用不了几日,铁打的人都能被熬死。

    想要脱离这种痛苦,要么买通保长,要么向上找到比保长更大的靠山。

    潘洪选择了第三种。

    他要换一个保长。

    有金家兄弟帮忙,父子三人很快把今日马厩的事情处理完,摸黑回去睡了一觉,第二天出发去割麦子,直到下半晌收工,潘洪从东二里回到城中,这才脚步一转亲自去寄信。

    他没有走民信局,而是通过驿站往外寄。

    他不知道暗中盯着他的人有多上心,但为了不给民信局找麻烦,他还是走驿站吧。

    别人寄信给他可以通过民信局,他要是往外寄也走民信局,只怕他们就有借口去查民信局了。

    大同这边又和其他地方不一样,这是边镇,官府行事又更霸道一些。

    潘洪寄完信走出驿站,叹了一口气,只希望筠儿能安全收到信吧。

    潘洪不知道,早没多少人盯着他了。

    毕竟他就是一个小御史,朝中官员得罪王振的太多了,被贬官,被流放的人皆有不少,锦衣卫要是每个都盯着,哪里盯得过来?

    前段时间之所以猛的又着重盯了一下,不过是因为京城一个叫王勇的锦衣卫失踪了。

    他失踪之前去过潘家,所以潘家才又被人着重盯梢。

    但也主要是盯着回常州府的潘涛,潘洪这边就过问了一下,确认人还在大同老实服兵役,来往信件也不见异常,锦衣卫就不关心了。

    倒是盯着潘涛的人还没离开呢。

    一个暗哨坐在茶馆里,看潘涛笑容满面的被人送出门,仔细听了听他们的交谈就在小纸上写道:“初四日,潘涛会友蒙春,定好初八日到金台书院教书,月俸银八两。”

    八两的月俸,比潘洪当御史时的月俸还高,而且潘涛当教书先生,一定不止这点收入而已。

    暗哨一边记录,一边摇头,难怪说潘洪当官时还时常需要弟弟支援。

    的确不止,回到家喝了一口水,潘涛就和母亲及妻子汇报,“月俸八两,每季再有两套应季的衣裳鞋袜,节礼糕点也不会少,最要紧的是,书院不拘先生教授时文。”

    时文,学生最难制之学问,有的先生为了教学生,除了让他们写,还会自己写来让他们仿写。

    所以好的时文价值迫高,有时候一篇好文章能抵得上先生的年俸了。

    潘洪以前就没少借他弟弟的名义写了时文往外卖,赚一些外快。

    潘涛的时文不比潘洪,卖不出那么高的价钱,但额外收入也高,家里有这些收入,加上地里的出产,日子很快就恢复。

    潘老太太就松了一口气,道:“你兄长那边,先小额的寄些钱,余下的多存一点,明年天气好一点了,就让长盛亲自去看一眼。”

    潘涛也是这么打算的,总通过驿站寄银票和汇票不是办法,每次只有三分之一左右到兄长手中。

    兄长没好过多少,倒把那些人的胃口养大了。

    潘涛看了一眼妻子,上前去扶潘老太太,“母亲,我扶您回房休息吧。”

  &n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