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四四章 同仁(2 / 3)

加入书签

进行的如火如荼的那几天里,南褚等人各率所部营头,一头扎进了阳鲁山的“东京陵”区,先后花了三天的时间,将陵内所有墓穴尽皆掘开,将挖出来的尸骨用刀斧剁成碎块,放在大将军炮里,一炮接着一炮,打上了天。

至于陵墓内挖出来的各种陪葬品,则直接分配给了参与这场“狂欢”的各营将士。

南褚等人也知道,这是杨振在带着他们进军盛京之前,需要他们缴纳的“投名状”,所以也不敢首鼠两端,再给自己留后路了。

也因此,做起事来格外卖力。

若不是杨振在他们临行前有交代不许放火,恐怕整片“东京陵”区都会在觉昌安、塔克世等人被挖出来毁尸灭迹后,都会被一把火给烧成白地。

当然了,经过这件事结束之后,南褚等人与杨振麾下将领之间最大的那个隔阂,总算是消除掉了,人缘一下子好了很多。

就连一向对南褚等人冷眼旁观的祖克勇,等再见到南褚的时候,脸上也终于有了一些笑容,开始把他当自己人看了。

这次出兵北上夺取虎皮驿,杨振征求祖克勇的意见,后者非常果断的建议杨振,带上察哈尔营与叶赫营一起。

且不管他们在作战中能够发挥多大的作用,至少要先给他们发挥作用的机会。

如果在面对虎皮驿清虏守军的时候,他们作战态度积极,表现勇猛,那就意味着他们真正抛掉了过去,金海镇军队的一部分了。

对此,杨振自是欣然接受,完全同意了祖克勇的建议。

而事实也证明,让南褚、白尔赫图他们率队刨了东京陵的做法,确实是立竿见影。

刨了东京陵后,知道自己们彻底没了后路的察哈尔营、叶赫营,仿佛真的唤醒了深藏心底的那份对建州女真的仇恨,在攻打虎皮驿的战斗中猛冲猛打,凶狠异常。

而恰好被留在虎皮驿驻守、警戒辽阳明军的这批清虏,并非两白旗的巴牙喇或者精锐阿礼哈超哈,而是从周边地区集中征调到这里的两白旗蒙古牛录,总共五个牛录。

虽然每一个牛录,都是按照实打实的三百个壮丁的标准抽调来的,但是他们依托虎皮驿的断壁残垣构筑起来的营盘里,不仅没有装备大炮,而且连火枪都没有几支。

这批两白旗蒙古牛录,除了弓箭、长矛、腰刀、盾牌之类的冷兵器之外,根本没有能够从正面压制察哈尔营、叶赫营以及祖克勇重骑兵营猛冲猛打疯狂进攻的武器。

先是,那支在城外遭遇察哈尔营前锋的清虏巡哨马队,被蜂拥而来的察哈尔营、叶赫营人马包围歼灭,随后不久,白尔赫图就带领叶赫营,用套索拉倒虎皮驿南门清军营寨的木头栅墙。

随后跟进的祖克勇带着重骑兵营,趁机一拥而入。

虎皮驿清军营寨内的其他人马听说营寨南门已破,纷纷扭头就跑,哪敢恋战。

但是,逃出虎皮驿营寨北门的大批蒙古马队,没跑多远,就撞上了已经迂回包抄过来的葛朝忠、敖日金两部骑兵。

夺取虎皮驿的战斗,从南门外的遭遇战开始,到北门外的阻击战结束,前后不过持续了一个时辰左右。

辽阳之战结束后已经休整了一个多月的金海东路团营人马,包括察哈尔营、叶赫营,不仅将士们食物充足,装备精良,而且胯下战马也都膘肥体壮、精力充沛。

对上粮食供应减半、吃饭都只能吃个五分饱的本地驻防八旗蒙古牛录壮丁,他们在方方面面都占有巨大优势,甚至作战人数都是对方的四倍。

以六千多人的精锐队伍,对上一千五百人的驻防蒙古牛录,颇有一些牛刀杀鸡、势如破竹的味道。

最终检点战损,只有察哈尔和叶赫营一共损失了两百余人。

祖克勇、葛朝忠和敖日金麾下身披精钢锻打甲胄的精锐骑兵,只是伤了若干人,但是无一阵亡。

当然,对于虎皮驿一战缴获的俘虏和战利品,杨振遵循其麾下军队一贯的做法,按照损失大的、补充也多的原则,只命祖克勇、葛朝忠、敖日金他们从中挑选了一批战马,剩下的俘虏、马匹和虎皮驿营清军寨内的其他一切,都补给了察哈尔营和叶赫营。

而南褚和白尔赫图在高兴之余,也有样学样,直接照搬了杨振当初命人“招降”他们的办法,愿归降的活,不愿归降的死。

尤其是对于不愿归降的,颇有些皈依者狂热“症状”的南褚,直接让那些愿意归降的将他们就地斩首示众。

一共生俘八百余人,最后有六百余人争先恐后的剪辫归降。

南褚让白尔赫图先挑了一半,纳入叶赫营,剩下的则归给了由他带领的察哈尔营。

就这样,一番“激战”下来,察哈尔营、叶赫营的实际人数,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各自增加了两百多骑。

这也让他们在心里,对于自己在杨振麾下的状况或者说地位,有了新的认知,杨振带着他们来打虎皮驿,并不是为了消耗他们的实力,而是真把他们当成自己人。

他们真立了功,杨振真能做到一视同仁,甚至在奖励功劳方面明显给予了关照。

崇祯十六年五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