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四十、(2 / 3)
你们心里就好。当你们怀疑自己是否值得坚持时,就想想那个孩子喊出‘娘’的那一秒。”
几日后,桃树坡迎来一场意外的访客??朝廷派来的使者,带着赦令与厚礼。名义上是“安抚民心”,实则是招安。使者宣读诏书,称只要林泽等人停止传播“偏激言论”,便可入京授职,享三品待遇,子孙免试入仕。若执迷不悟,则全国通缉,株连九族。
林泽听完,只问了一句:“你们可知道,为什么越是在太平盛世,越要小心那些笑容?”
使者愕然。
他继续道:“因为真正的安宁不需要证明。而急于让人相信自己幸福的地方,往往藏着最深的恐惧。”
使者悻悻而去。当晚,山中风雨大作。雷电劈断了一棵百年古柏,火焰顺着枯枝蔓延,眼看就要烧到存放《试错录》手稿的木屋。众人奋力扑救,墨言甚至跃上屋顶撕开茅草阻断火路。就在火势即将失控之际,雨忽然停了,风也静了。一轮明月破云而出,清辉洒落,照见那截焦黑的树干??竟在断裂处萌出嫩芽。
容真蹲下身,指尖轻触新绿。“你看,”她对林泽说,“它没想着要战胜火焰,也没怨恨雷电。它只是……继续长。”
林泽望着那点微光,忽然笑了。第二天,他命人将那棵树立于醒心台旁,命名为“醒木”。并立碑曰:“焚而不灭,断而复生,此谓真存。”
与此同时,各地的消息如溪流汇川。
北方有村庄自发组织“夜谈会”,每晚轮流由一人讲述当日最不愿承认的情绪,其他人只听不说。一名农夫坦言自己嫉妒邻居家收成好,竟半夜去踩坏庄稼。讲完后他嚎啕大哭,全村人默默陪他坐到天亮。次日,受害农户主动送来种子,说:“我也曾做过更坏的事,只是没说出来。”
南方某书院,几名学生联名上书,要求取消“品德考核”中的“乐观指数”,理由是“情绪不应成为评分标准”。此事引发连锁反应,十余所学府相继废除类似制度。
更有意思的是,一些曾热衷美化记忆的家庭开始出现“逆向修复”??父母主动向子女坦白过去的错误,哪怕会破坏“慈爱形象”;夫妻之间不再回避争吵,反而约定每周留出时间专门“诚实对话”,哪怕内容是“我今天讨厌你”。
然而,黑暗并未退场。
朝廷暗中启用一批“情感矫正师”,伪装成流浪医师潜入民间,以免费诊疗为名,向觉醒者注射微量新型药物,使其产生“自我怀疑幻觉”??他们会突然觉得自己的记忆不可靠,怀疑所谓“真实”不过是另一种执念。一名曾在反驯化驿站担任讲师的女子因此崩溃,写下万字忏悔书,称自己“被极端思想洗脑”,并公开焚烧《人间证词》。事后查明,她体内检出一种从未记录过的神经抑制剂。
林泽得知后,并未愤怒,反而下令将她的忏悔书全文抄录,附注说明其受药物影响的过程,一并收入《试错录》第七卷。“我们要容得下背叛,”他对众人说,“否则我们就成了自己反对的那种人??只允许一种‘正确’存在。”
冬天再度降临。这一年格外漫长,雪封山道长达四个月。食物短缺,炭火不足,连蜡烛都成了奢侈品。有人建议暂停“裸述运动”,等春暖再续。林泽却坚持每七日举行一次“寒夜书写”??参与者围坐在熄灭的炉膛前,在黑暗中用炭笔写下一个从未说出口的秘密,然后投入灰烬。
那一夜,轮到白凌书写。她许久不动,最后只写了五个字:“我怕我错了。”
林泽接过纸条,轻轻放入余烬。火光一闪,照亮她眼角的湿痕。“你知道吗?”他说,“这是我听过最勇敢的话。”
春天终于来了。冰雪消融之际,一条惊人消息传遍天下:京师太学数百学子联名上书,请求彻查“悦忆剂”项目,并开放所有秘密档案。领头者竟是当朝宰相之子,他曾是最坚定的美化支持者,直至在父亲书房发现一份密档??记载着他五岁时因目睹政变血腥场面而接受记忆重塑,所谓“童年无忧”,全是虚构。
皇帝震怒,下令拘捕带头学生。可这一次,禁军迟迟未动。三位将军联名请辞,理由是“不愿再为掩盖真相效力”。民间舆论汹涌,茶馆酒肆皆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