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八十、南陶潜,北崔浩【月中求月票!】(2 / 5)
nbsp; 说到这里,他脸色感慨:
“但是命运这东西,偏偏就奇妙在这里。
“当时的北魏朝堂,太武帝的身边,刚好有一位崔姓读书人,是北地的汉家儿郎,他注意到了此物。
“此人名叫崔浩,出身北方大族清河崔氏,年少神童,智谋过人,历仕北魏三朝,是北魏太武帝最重要的谋臣,深受其倚信。
“史书上说,此子织妍洁白,如美妇人,却才艺通博,究览天人。
“他还博览经史,玄象阴阳,百家之言,无不涉及,真奇人也……”
魏少奇津津乐道,雪中烛板着一张冷脸。
她听了一会儿,隐隐觉得头大,平日本就讨厌读史,最烦那种卖弄才学,满口之乎者也的小白脸书生。
若是二师妹在就好了,什么话题都能接住,还能特意聊的通俗易懂……雪中烛突然想到。
不过此刻,若是她啥话也不说,岂不是显得堂堂云梦大女君是个笨人?
雪中烛冷漠打断,抓了个词问道:
“清河崔氏?是不是五姓七望之一,其中排行前列,隐隐为首的那座豪阀世家?”
魏少奇微愣,点头:
“没错,崔浩是现在五姓七望魁首的清河崔氏的老祖宗,而且还是清河崔氏祖祀堂里最引以为傲的几个祖宗牌位之一。在民间士民眼中,崔氏女在五姓女之中最贵的,是有原因的。”
“嗯。”雪中烛表情淡淡:“继续说。”
魏少奇颔首到一半,取出一方白帕,剧烈咳嗽,捂嘴片刻,才开口:
“崔浩注意到了那篇《桃花源记》,从太武帝手中讨要了过去,包括北魏诸帝起居录在内的正统史料到了这儿,后面再也没提过这篇《桃花源记》的事情了。
后续正史上记载的是,北魏太武帝,在崇儒厌佛的崔浩极力建议下,在北地进行了一场规模浩大的废佛毁寺行动,最后整个北朝境内,短时间只剩下了三百二十座佛寺,可以合法经营,并且这些佛寺内,都要描绘上吹捧弘扬北魏拓跋皇室引起佛陀神迹的佛本生画……”
雪中烛侧目,看见魏少奇说到这里,停顿了一下。
“到底什么意思?说清楚。”她皱眉催道。
魏少奇缓缓抚摸《桃花源图》卷轴:
“于是,从此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便没有了,不,还有,还有一半,剩下这两根血青铜材质的轴杆。”
“没有了?难道被崔浩毁了?一把火烧的只剩下轴杆了不成。”
魏少奇慢慢摇头,眼神追忆:
“吴先生说,一篇《桃花源记》共计三百二十个字。”
“本座管它多少字……”雪中烛下意识开口,说到一半,话语徐徐顿住:“三百二十?”
她问:“和那剩下的三百二十座佛寺难道有关联?”
魏少奇脸色感慨道:
“好一个崔浩,陶渊明禅精竭虑、鞠躬尽瘁为南朝刘宋精心打造的《桃花源记》卷轴,被他拆为了三百二十粒字,装进了三百二十座佛寺。
“原本只限于南朝境内施展之物,在北地上百座佛寺缭绕的香火气中,变为了北朝魏镇压国运龙气的基石。
“算上北魏末年,拓跋氏以鼎剑之锋血腥镇压过的六镇之乱,之后苟延残喘的十一年。
&nb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