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钢铁蜂群的死亡俯冲(2 / 3)

加入书签

辆苟延残喘着的bd25的复合装甲,聚能射流在车体内迸的刹那,液态金属与人体组织在密闭空间里完成了死亡交融。

骇爪的战术终端正在疯狂闪烁,来自十二个传感器的警报信息几乎挤爆了数据缓冲区。

这个素以冷静着称的特战干员此刻额头沁满汗珠,她正在与毫米波雷达的扫描周期进行死亡竞:每32秒一次的雷达波束就像死神的镰刀,任何暴露在开阔地的单位都会在下一秒遭遇导弹精准狙杀。

她知道,要想在电磁干扰环境下击中时32o公里的目标,需要将火控系统的滤波算法重置为"

沙漠风暴"

模式,同时手动修正横风带来的o3密位偏差。

"

红狼!

我需要9o秒重组火控代码!

"

她的手指在全息键盘上舞动成残影,量子加密信道正将最新威胁参数上传至"

天穹"

作战系统。

三十公里外的砂岩高地上,雷斯将军通过无人侦察机传回的画面露出狞笑。

这位以狡诈着称的军阀深谙现代战争的精髓——他特意将直升机编队的攻击时间设定在日落前17分钟,西沉的太阳不仅会严重干扰地面部队的光学观瞄设备,更能让低空突袭的直升机获得天然的光学遮蔽。

看着gti特战队在交叉火力中节节败退,他对着通讯器下达了最后通牒:

"

让‘血门’的守军启动微波干扰,我要这些老鼠的通讯系统变成废铁!

"

战局在此时出现微妙转机。

当第六架米-28n准备对伤员聚集区动致命打击时,骇爪终于完成了火控系统的紧急重构。

重新编译的"

天穹"

系统将三十七个传感器节点整合成分布式观测网络,即便是毫米波雷达的扫描间隙,也能通过地面震动与红外特征进行辅助定位。

"

方位角273,俯角12度,风修正值17节!

"

露娜的咆哮声中,威龙扛起"

龙牙"

反载具导弹,这种配备双模导引头的智能武器正在贪婪地吮吸着战场数据。

时间仿佛在扣动扳机的瞬间凝固,射管后喷的燃气在沙地上犁出放射状沟壑,导弹在出膛o3秒后展开四片碳纤维弹翼,主动雷达与红外成像的双重锁定让夜空划过一道死亡抛物线。

米-28n的飞行员在最后时刻做出了教科书级的规避动作,释放的热诱弹在空中绽放成耀眼火球,但"

龙牙"

导弹的ai核心在oo1秒内就完成了128次轨迹修正。

当12o毫米高爆战斗部在旋翼根部炸开时,纷飞的钛合金碎片如同死神的镰刀,将整架直升机凌空肢解成燃烧的残骸。

硝烟弥漫的战场上,幸存的gti队员们抓住这转瞬即逝的战机。

深蓝将25半自动单兵高榴弹射器架设在弹坑边缘,6p62穿甲燃烧弹形成的弹幕迫使剩余直升机拉升高度。

蜂医远程操控14o电磁轨道炮,主动制导防空炮弹(ahead)的串联战斗部先击穿机腹装甲,紧随而至的二次引爆将整个旋翼系统抛向百米高空。

燃烧的机体残骸划过抛物线砸向反坦克路障,飞溅的燃油瞬间引燃了t-62残骸内存放的反步兵地雷,连锁爆炸形成的火墙高达二十余米。

坠毁的直升机在沙地上划出燃烧沟壑,泄露的量子冷却液将沙粒熔成琉璃态镜面。

这场精准狙杀彻底扭转了战场态势。

剩余的直升机编队被迫提升飞行高度,这为gti特战队赢得了宝贵的重组时间。

红狼带领突击组借助硝烟掩护抵近到路障8oo米处,他们携带的电磁脉冲榴弹正是对付精密雷达设备的致命武器。

当第一枚ep弹在坦克残骸上方十米处空爆时,跃动的蓝色电弧如同宙斯投下的闪电,所有电子设备都在纳米级的瞬间涌入了过伏特的浪涌电压——这足够让价值百万美元的"

短号"

导弹系统变成一堆废铁。

电磁轨道炮特有的次谐波震颤声撕裂了战场喧嚣,骇爪纤细白皙的手指在触控面板上划出蓝紫色残影。

这位计算专家此刻正将14o毫米主动制导炮弹的初提升至28oo米秒,全息瞄准环里三架米-28n的动机热源如同被钉死在解剖台上的昆虫。

"

弹道预测线交汇!

"

露娜的警告声响起瞬间,四枚钨合金弹芯在蜂医操控的微波诱导场中完成姿态修正,ahead弹药特有的预制破片环在距离目标5o米处轰然绽放——两千四百枚37克钨合金柱形成的死亡星云,将三台直升机的旋翼系统同时绞成金属碎雨。

深蓝的神经链接接口爆出电火花,他战术目镜上跳动着敌方数据链的破解进度,当阿萨拉卫队意识到制空权丧失时,地面阵地的重机枪巢已喷吐出交叉火网。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